活动概况
4月17日至4月20日,第33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获奖者们成功举行了剧目展示活动。自第31届奖项以来,组委会办公室已创立了这一演出形式。本次展示结合了线上与线下观赏渠道,展出了5部风格迥异的优秀剧目。市民无需外出,便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戏剧表演,实现了奖项旨在服务人民、归属于人民的核心宗旨。
选剧特色
经过组委会的严格筛选,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五部佳作。这五部作品包括黄梅戏的《天仙配》、阮登越编排的京剧片段、改编自小说的京剧《红高粱》、婺剧的片段专场以及周亦敏的昆曲折子戏专场。这些作品均由第33届主角奖及新人主角奖的获得者倾情表演。作品类型涉及黄梅戏、京剧、婺剧、昆曲等多个戏剧流派。这些作品展现了戏剧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首演盛况
袁媛与赵章伟荣获第33届白玉兰戏剧奖主角与配角奖项,联袂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于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绎了黄梅戏《天仙配》。唱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旋律悠扬,观众情绪高涨,欢呼声和掌声不断。演员们的出色表现,使上海观众沉浸在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传奇之中。
演员心声
赵章伟面露喜悦,他深感在高级别舞台上向上海观众呈现经典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他特别强调,与众多杰出戏剧工作者交流,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他期望能与不同剧种的演员建立友谊,携手促进戏剧事业的进步。他衷心希望上海观众能够喜爱黄梅戏这一艺术形式。
走进远郊
本次演出旨在让更多市民领略戏剧的吸引力。戏剧盛会即将来到偏远郊区的剧场。33届白玉兰戏剧奖新人主角奖得主阮登越与上海京剧院携手,于金山区文化馆举行阮登越京剧选段专场。对于阮登越而言,此次演出具有深远意义,既是对金山观众展示“白玉兰”荣耀的汇报,亦象征着其艺术生涯新篇章的开启。
精彩展示
阮登越在本次专场中成功呈现了《将相和》和《铡美案》两出著名花脸剧目,分别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廉颇与包拯形象。其表演技艺高超,完美展现了京剧唱、念、做、打的核心技巧,使得远郊观众亦能领略京剧的独特魅力。上海市民对于在家门口即可观赏到的高品质国剧表演表示了极大的赞赏。
戏剧表演哪种类型最具吸引力?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同时,请记得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