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黄金珠宝店成诈骗新目标?这些异常行为你必须知道  第1张

近期,在临沂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犯罪分子通过购买黄金珠宝并转移非法所得进行洗钱。对此,临沂市公安局侦查(反诈)中心已发布紧急提示,旨在保障市民的财产安全。

诈骗新手段曝光

电信网络诈骗团伙为逃避警方追查,将诈骗所得用于购置贵重物品。他们首先用这些资金在市区内的珠宝店进行消费,或诱使受害者直接购买。交易完成后,他们通过“上门取货”或寄送快递、搭乘出租车及网约车等手段,实施“人货分离”,以此转移赃物。最终,他们通过非法渠道将赃物变现,给警方侦查工作带来了重大困难。

从业者警惕特征一

在购买活动中,第一类可疑个体的行为特征尤为明显。例如,某些购买者对于购买目的表述模糊,交流时常常答非所问;另外,一些年龄偏大但购买量显著超出常规需求的个体,通过交谈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子女对此事并不了解。此外,部分购买者偏好购买金条,对价格和店员推荐不予关注,交流频率低,且只关注重量,单次购买量通常在30克以上。

这类可疑交易行为同样应引起关注。部分消费者频繁查看手机,似受他人操控,且单日使用一张银行卡大量购入黄金,且要求寄送至异地;部分购买活动显得异常,在挑选商品时仅关注重量,尽管购买数量多但交流却少,对店员建议和询问反应冷淡;另有案例显示,消费者会预先侦察,使用外地手机号码通过微信谈定价格,随后指派他人前来取货。

在交易环节,存在诸多令人疑虑的现象。一旦交易遇到问题,买家往往佩戴耳机进行通话或刷手机,借助非微信平台进行沟通,似乎在遵从某种指令;他们频繁使用他人注册的网银、银行卡进行支付,或者要求他人代为转账,支付时倾向于提出非传统方式,并且拒绝提供个人资料;另外,未成年买家在购买时表述模糊,四处张望,周围还可能有人进行指导。

提高警惕应对办法

一旦黄金珠宝行业从业者察觉到异常迹象,他们应利用调整货物、开具发票等理由推迟交易,并迅速报警或通知当地派出所。对于金额较大或交易异常的情况,必须进行实名制登记,确保交易与真实身份、真实姓名、真实银行卡对应。若发现使用伪造身份证或他人银行卡,应立即停止交易,并按照可疑交易进行处理。此外,交易场所需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并定期进行维护,妥善保存监控视频资料。

违法责任明确

警方明确指出,任何从事“洗钱”活动且明知对方受骗仍继续交易,或明知对方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却未举报相关线索的人员,均将面临法律追责。警方呼吁相关从业者予以充分配合,共同构建坚实的反诈骗防线,以保障个人及公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尊敬的读者,在日常运营中,黄金珠宝从业者还需关注哪些具体环节以增强对相关诈骗活动的警觉性?我们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并欢迎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