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宁马城际铁路建设取得显著进展。首列电动客车成功抵达当涂车辆段。与此同时,南京段的高架部分已完成轨道对接。该铁路是连接南京与马鞍山的关键通道,正逐步推进至正式开通及运营阶段。
电客车进驻
4月21日,上午时段,宁马城际铁路项目上,两台重型吊装机械成功完成了首列电动列车的吊装作业,并安放在了轨道上。该电动列车随后顺利抵达当涂车辆段,这一事件标志着宁马城际铁路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电动列车的就位为后续的调试工作提供了便利,这些调试工作将严格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从而为铁路的正式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列电车成功抵达终点站,引发了工作人员的强烈期待。这一历史性时刻见证了他们的努力,他们亦清楚后续任务充满挑战,决心竭尽全力确保铁路线的平稳通行。
“短轨通”成就
市建委最新公布,宁马城际铁路南京段的高架桥成功完成了双线“短轨贯通”。该线路从江宁镇站出发,一直延伸到苏皖省界,全长约14.2公里,包括四个车站和四个区间。这一进展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为后续的线路调试和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区域内的四座高架车站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现阶段,车站正逐步过渡到装饰装修环节。工作人员即将开始对车站内部设施进行改进,旨在增强乘客的出行体验。
重点拱桥工程
江宁镇站至牧龙站区间内,G205国道上存在一座系杆拱桥,该桥全长144.2米。此桥为高架区间关键节点,同时也是南京市域铁路中最长的系杆拱桥。鉴于G205国道为国家主要交通干线,车流量庞大,因此其上跨桥梁的施工标准极为严格。
为确保拱桥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施工方对施工步骤进行了细致的视觉审查。他们通过将实际施工状况与数字化模型紧密结合,精确管理施工步骤,达成了无间隙的连接,确保了对接结果的零误差,体现了其卓越的施工技艺。
智慧化管理保障
为增强施工场地的管理效率,施工单位采纳了智能工地管理系统。该系统打造了一套全面的智能监控和预防机制,涉及施工区域的各个角落。借助这一系统,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得以高效结合。
借助智能监控系统,施工单位能够对施工进度及安全状况进行即时监控。他们有效应对施工期间遇到的各种难题。此举措确保了G205国道系杆拱桥项目得以安全、有序地顺利进行。
车站外观设计
宁马城际铁路(南京地铁S2号线)的高架车站设计独具匠心,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连贯且充满生机的风貌。截至目前,江宁镇站、江宁滨江开发区站、牧龙站以及铜井站这四座高架站的外部幕墙工程已基本完工,其整体形象已初步呈现。
这些独具特色的车站设计预计将成为该区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随着内部装饰及机电设施的逐步安装,车站的功能性将得到显著增强。乘客们将享受到更为舒适的出行体验。
城际联通意义
南京地铁S2号线,亦称宁马城际铁路,起始于南京市西善桥站,终点设在马鞍山市当涂南站。线路自西善桥站出发,途经多个站点,直至铜井站,之后跨越省界。全长26.51公里的铁路,是南京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关键项目,其建成与运营对区域发展带来了显著而长远的效应。
项目完工后,南京至马鞍山的旅行时间将显著减少。届时,两地市中心城区间的往返将缩短至30分钟以下,这一变化将有效推动两地经济互动和人员流动。请问您如何评价宁马城际铁路开通对南京与马鞍山可能带来的具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