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药乱象曝光
近期,假药制售犯罪活动频繁上升,呈现出跨区域和网络化的趋势。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检察院在近期回访时披露,发现了一起涉及无生产批号、无合格证、无产品注册号的药粉制售案件。犯罪分子将田间野草晒干磨成粉,与消炎药、止痛片等西药粉末混合,制成“追风活血散”,并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销售。
市民买药报案
甘肃省白银市居民经他人介绍,在江苏省徐州市找到一位名为“谢大夫”的人,支付了220元人民币购买了药品。数天后,该居民收到了100份独立包装的白色粉末。这些药品上未标明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批准文号和成分信息。居民对此表示疑虑,怀疑这些药品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于是将药品携带至公安机关进行举报。
药品鉴定为假
经权威机构检测,该药品中存在吡罗昔康成分,此成分为国家明确禁止在食品、保健品和常规药品中使用的化学成分。依据相关法律条文,“民间秘方追风活血散”因涉嫌假冒药品,已被官方认定为假药。至2023年4月,此案件已由公安部门正式展开调查。
嫌犯身份曝光
侦查人员依据快递信息,核实了售假者谢某某的身份,该人系安徽宿州某镇居民,缺乏执业医师资质,却持续售卖所谓“野药”。微信交易记录揭示,他共从766名顾客处收取转账,累计金额超百万元。谢某某不仅亲自销售,还积极发展下线,协助其进行二次销售。
多人涉案待查
谢某某之外,还有12名嫌疑人被指控购买并转售“追风活血散”。多地公安机关已针对这些人启动了立案程序。该案件涉及资金超过40万元,波及范围广泛,有可能对众多患者的健康与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呼吁合力整治
邓勇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专家,强调整治“三无”药粉问题的重要性。他指出,这需要监管部门、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他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所谓的“民间秘方”,购买药品时务必确认其拥有“国药准字”标识。公众需提高警惕,相关机构亦需加强监管。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深入探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施有效策略,防止以“民间秘方”为名行骗的假药销售活动。我们热切期望广大读者踊跃提出看法。此外,我们诚挚邀请大家点赞和分享本文,以便让更多人了解这一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