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背景
近期,通信网络迅猛发展,漩口镇的通信电缆和电杆数量显著上升。然而,部分区域出现了电缆私自拉接、低垂缠绕,以及电杆倾斜和锈蚀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镇容镇貌,还带来了漏电和刮碰等潜在的安全风险。为配合州、县关于城乡环境质量提升的部署,以及执行“2+5”专项工作的要求,漩口镇已启动了“三线入地”的整治工作。
整治原则与顺序

漩口镇依循“轻重缓急”原则,依照“捆扎——套管——入地”的步骤进行整治。首先,对暂时无法进行地下改造的老旧社区等区域,实施“三清三捆”措施,包括清理废弃线路、清除垂落线缆、解除缠绕线缆,并对在用线缆进行分类捆绑、颜色标记、分段固定。此外,还需安装防老化PVC套管和设置警示标志,确保在15天内完成隐患路段的“视觉净化”,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套管防护举措

漩口镇在新建或改造规划中的路段,遵循“统一材料、统一规范、统一施工”的原则,全面开展了线缆穿管防护工程。该工程采用了高强度的阻燃套管,并辅以钢绞线进行加固,形成了“横平竖直、稳固可靠”的过渡结构。此外,还建立了管线档案数据库,为未来的地下改造预留了接口。
入地改造方法
漩口镇在市政道路升级、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上,实施“四同步”策略,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同步进行。该镇建设了地下综合通信网络,并预留了多种管线空间,同时配备了智慧监测系统,实现了线缆的全面地下化、隐蔽化和智能化,成功打造了“天际线”整治示范街区。
联合整治行动
漩口镇为加速“三线入地”项目,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企业共同组建专项小组。该小组对每条街道、每条小巷的线路和电杆问题进行细致排查,并针对每条线路制定了个性化的整治措施,以此提升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整治成果显著
至当前时点,漩口镇已对核桃坪村及中心集镇主要街道进行了整治。共整理乱布线缆约5.2公里,移除废弃电线杆23根,并新建了1.8公里的地下管道。空中线缆排列整齐,电线杆安全隐患已消除,镇容镇貌得到显著改善,线缆安全风险显著减少,有效保障了居民出行和商家经营的安全。
公众普遍关注“三线入地”整治举措可能对相关区域带来的其他潜在效应。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