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诞生
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二中引入了一种创新教学工具——“化学麻将”。该道具由校长陈明煜设计。陈校长认为传统的化学复习方法较为乏味,因此致力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经过细致设计,他将化学课本中的离子、原子团以及化学反应条件等信息印制在麻将牌上,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
这款“化学麻将”问世后,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引领了一种崭新的化学学习途径。在校园环境中,这些独特的麻将牌面成为了独特的景观。
游戏规则
化学麻将的玩法与常规麻将存在显著差异。每位学生手持14张牌,需运用这些牌拼凑出完整的化学反应式。游戏过程中,“碰牌”和“吃牌”的指令频繁出现。率先成功将手中牌组合成正确化学公式的玩家,将获得该局胜利。
学生需仿照处理传统方程式的思维,分析不同离子与原子团的配对及其反应所需条件。例如,在电解条件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学生需在游戏中识别并使用代表“水”、“电解”、“氢气”和“氧气”的牌来构建反应。此过程不仅考查学生的运气,还对其对化学元素及反应机理的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课堂实践
在化学复习课程中,教师指示学生们自发组成小组,并围绕“麻将桌”落座。学生们迅速摆放桌椅,随即展开激烈的“对决”。他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手中的牌,积极构思各种组合策略。
九年级学生王思琪凭借“电解水生成氢氧”的组合赢得了第一局。她激动地说,现在她闭上眼睛都能熟练地背诵反应条件。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全神贯注,他们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巩固了之前学过的化学知识,使得复习过程变得生动且富有趣味。
多样游戏
学校除了引入“化学麻将”这一教学工具外,还特别设计了其他化学学习游戏。其中,化学魔方虽然外观与普通魔方相仿,但其玩法却有着显著差异。有学生参与“魔方争霸赛”后表示,独立完成魔方游戏并不困难,然而,若需按照特定要求将其组合成化学式,则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位学生透露,完成这一任务至少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
化学分子结构构建游戏被引入,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能更清晰地把握化学分子的构成。此类游戏种类繁多,不仅丰富了化学学习的手段,而且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游戏成效
在游戏环节中,学生们不自觉地对化学反应的相关条件、手段及特性进行了详尽总结。众多学生反映,通过这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变得更加轻松,同时也有助于减轻中考复习的负担。
学校设立了激励机制,包括文创产品、玩偶、盲盒等,以激发学生参与游戏。部分盲盒中可能包含试卷,此举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颖度。学生在获得奖励的过程中,亦获得了知识积累和成就体验。
教育意义
目前,“化学麻将”与“化学魔方”正处于专利申请流程之中。这一教育革新精准地触及了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面对教育焦虑和课外辅导的持续加剧,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对学习需求的难以满足,“化学麻将”实现了多巴胺分泌与知识吸收的同步推进。
该系统构建了独特的教学路径,使学生能在挑战中体验成功。这一教育尝试不仅推出了新颖的教学手段,亦探讨了“逆学习”模式的可能性,或许教育的理想状态便是将学习变得如同游戏般轻松愉快。您认为这种融合娱乐与教育的模式有望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吗?欢迎发表您的看法,参与讨论,并对本文给予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