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海口市成功举行了“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十五场活动。活动主题聚焦于《海南省文物保护条例》。会上,海口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燕对条例实施以来海口市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具体行动进行了详尽阐述,其解读内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海口152处文物保护单位如何守护?这份条例告诉你答案  第1张

政策聚焦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关注点集中于《海南省文物保护条例》,其核心目标是对条例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促进其有效执行。此条例对于海南的文物保护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详细说明了各项规范与指导原则。在专题讨论环节,黄燕对条例的细节进行了详尽讲解,并特别强调了它在海口文物保护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条例的阐述旨在帮助公众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变动情况。

海口文物现状

海口,这座历史古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该市设有152处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分布十分广泛;同时,还有1460处未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如此庞大的数量不仅揭示了海口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对文物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些资源对于海口文化的继承和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海口152处文物保护单位如何守护?这份条例告诉你答案  第2张

已实施举措

海口市政府近期致力于文物保护职责的执行。发布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旨在强化制度性支持。自2019年始,政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同时运用市财政资金推动文物修缮与改造。如对琼海关旧址实施修复,以及提升海瑞文化公园的品质。这些举措有效保障并提升了文物的价值与影响力。

文物活化利用

海口对文物资源的合理开发给予高度重视。海瑞文化公园作为典范,集中展示了海瑞的廉洁形象,并讲述了他的事迹,让文物重新焕发光彩。这种活化手段使得更多民众得以接触海口的历史与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举不仅有利于文化的延续,也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未来工作规划

黄燕披露,海口市将全面实施《条例》。市政府计划进行全局性规划,并出台相应规定,以增强法治保障体系。在此过程中,将恪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并对三级文物保护网络进行优化。这些措施旨在确保各级政府在文物保护领域承担相应责任,打造一个运作高效的保护架构。

建立联动机制

海口市正规划建立文物保护合作机制,旨在加强在公共设施建设及城市更新阶段的文化遗产维护。相关部门如发改委、财政厅等将在审批流程中展开紧密合作。该计划着重于文物资源的再利用,尤其是对东坡文化等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延续。通过这种合作与再利用,旨在促进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并行推进。

本次新闻发布会上,我们详尽掌握了海口市文物保护的最新进展。面向未来,海口在文物保育及活化利用方面或许面临何种挑战?我们期待您的观点与交流,共同聚焦海口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