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背景

佳木斯机场消防支队打造24小时联动消防大脑,初期火灾处置效率提升100%  第1张

近年来,机场消防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佳木斯机场消防支队正努力提升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该支队秉持“及早发现、迅速反应、加强合作”的原则,率先推进微型消防站与消防中控室的综合一体化建设。长期以来,支队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成为日常,同时高度重视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本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迅速提升初期火灾的应对效率。

布局规划

微型消防站与中控室在一体化建设中紧密布局,形成了全天候实时互动的“消防中枢”。中控室,作为机场消防系统的关键环节,借助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烟雾和热源异常。一旦火情被系统检测到,它将立即向微型消防站发送精确的火情位置及周围环境信息,从而将传统的“发现、报告、处理”流程缩短至3分钟以内。

人员配备

机场特定区域设有微型消防站,配备4名经过民航消防专业培训的专职消防员,他们以军事化管理模式全天候值班。同时,中控室与微型消防站实现了“双岗联动”,中控值班员不仅要进行信息分析,还需掌握消防设备操作和应急计划,以便在报警初期协助消防员制定应对策略。

应急模式

一体化推进促进了消防监控系统信息壁垒的消除,形成了“科技支撑、协同作业”的应急管理新模式。在机场日常管理中,通过定期的设备检验、预案演练和实战训练,强化了“中央预警发布—微站快速响应—专业消防力量支援”的协同反应机制。据相关数据表明,相较于传统手段,初期火灾应对时间减少了40%,灭火剂分配效率提升了30%。

体系融合

根据《佳木斯市“十四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佳木斯机场消防支队将微型消防站纳入全市消防联勤联动体系。支队与地方消防救援机构建立了数据实时共享机制。当火情超出机场消防队处理能力时,将迅速上报市消防支队,报告内容涵盖火势等级及周围风险点。此举确保了机场自救能力,并实现了与社会救援的紧密衔接。

建设成效

佳木斯机场消防支队领导强调,该微型消防站与中控室的一体化模式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创新。该模式通过预先部署专业力量和运用智能技术,构建了一个可视、快速反应、高效灭火的基层消防体系。这一措施旨在为航空安全运行及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构筑一道稳固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