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打野”成风

成都市气温持续攀升,春日暖阳驱散了冬日的严寒。众多市民纷纷走出家门,城郊地带成为他们热爱的去处。他们热衷于徒步旅行和登山活动,以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在行走过程中,有些人不时采摘野菜,尝试新鲜口感。社交媒体上,关于“打野”的攻略不断涌现,人们积极分享寻趣经历,“打野”在成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上山挖野菜竟毁掉村民百元一斤药材?这些游客的行为太让人气愤  第1张

村民损失困扰

4月11日晚,彭州市白鹿镇的居民王女士向媒体透露了她的担忧。她负责照看后山的一块药材种植地。春季通常是作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但近期该区域却频繁遭受破坏。10日巡视期间,她观察到种植区内有人用铁锹破坏植物。黄连价格昂贵,每公斤可达数百元,却常因游客不经意间的踩踏而遭受广泛损害。一次不慎,即可造成数十株幼苗的损伤。

立牌警告无效

上山挖野菜竟毁掉村民百元一斤药材?这些游客的行为太让人气愤  第2张

“打野”活动逐渐流行,部分游客未能正确区分边界,误伤了村民的农作物,此行为激起了村民的不满。去年,崇州与大邑等地频繁发生盗挖农户自种植物的事件,例如折耳根和竹笋,村民在无奈之下竖立了警示牌,上面写着“偷挖竹笋罚款50元/根”,更有甚者搭建帐篷来守护自己的土地。张女士,大邑某农家乐的经营者,指出游客频繁前来采挖野生蔬菜,尽管当地村民已安装了警示标志和围栏,却未能有效遏制这一现象。

上山挖野菜竟毁掉村民百元一斤药材?这些游客的行为太让人气愤  第3张

“打野”乐趣分享

李先生,一位热衷于“打野”的爱好者,计划在周末与子女一同踏青,并准备携带小铲子采集野菜。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识别各种植物,还能增强他们对自然的感情。他提到,当地村民非常热情友好,愿意指引他找到野菜丰富的区域。此外,村民们在采集时也格外注意,避免对蔬菜种植造成损害。此外,杨先生,一位热衷于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多次向游客强调,登山期间应尽量避免采摘竹笋。

食用安全提醒

报道指出,当前正值春季播种期,山区农户可能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及虫害处理。杨先生提醒游客,采摘的野生蔬菜必须彻底清洗后才能食用,以避免食物中毒风险。尽管野生蔬菜口感佳,但食品安全不容忽视。市民在享受采摘乐趣时,应特别关注野生蔬菜的食用安全,切勿因小失大。

法律责任提示

法律专家强调,《民法典》明确规定,对农作物的故意破坏将引发赔偿责任。游客在享受自然时,需谨慎辨别作物与野生植物,避免因误采或挖掘引发法律问题。此举不仅保障个人权益,亦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体现。

上山挖野菜竟毁掉村民百元一斤药材?这些游客的行为太让人气愤  第4张

春日“打野”活动本为市民亲近自然之途径,但如何在游玩之乐与村民权益保护间取得平衡,避免利益受损和矛盾产生,实为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对此,您有何见解,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