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难题凸显
莲湖区北关街道北稍门东社区的联志小区坐落在红庙坡路东段,是一个由拆迁安置而成的住宅区,包含两栋住宅楼。小区内有超过1000户居民,共计约5000人居住。由于市政道路的布局,这两栋楼被红庙坡路分隔。由于缺少立交桥,居民们需横穿红庙坡路以往返两栋楼。红庙坡路作为城区的主要道路,其东西走向的坡度差异导致车辆行驶速度较快。
居民安全隐患
该小区虽设有斑马线,但缺乏信号灯指引。居民在车辆密集时段过马路存在安全隐患。在4月3日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中,许多居民表达了过马路时的担忧,这一交通状况亟待关注。
社区迅速响应
社区工作人员在接到居民反馈后,迅速与莲湖交警大队合作,组建了专项小组。该小组随即启动了“敲门行动”,广泛征集居民对路口交通状况的看法。同时,工作人员对早晚高峰时段的车流量进行了详细统计,以准确了解实际通行状况,为后续寻求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
跨区协调难题
红庙坡路东段位于新城区与莲湖区的接壤地带,该区域的协调工作面临不小的挑战。鉴于新城区即将进行的交通信号灯规划,为形成恰当的应对策略,专项小组已经展开了一系列行动。在收集了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小组邀请了居民代表及小区物业,共同举办了一场“流动议事会”,旨在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方案初步确定
在“流动议事会”会议中,与会者经过深入交流,一致同意在小区居民必经之路安装可移动的交通信号设施。该措施旨在确保居民出行安全,同时兼顾了周边区域未来的发展布局。这一决策体现了方案在灵活性和实施性方面的优势。
信号灯开始设置
4月9日,莲湖交警大队启动了相关工作。他们在小区居民必经之路中央安装了可移动的智能交通信号灯。工作人员对信号灯进行了细致的调试,期望其能迅速投入使用,以维护居民的出行安全。此外,他们还增设了交通锥桶来增强信号灯的稳固性。
信号灯启用
经过连续两天的紧张调试与稳固作业,4月11日,该移动交通信号灯正式投入使用。此举为居民带来了出行环境改善的期盼,同时为道路安全增添了新的保障。
居民感受改善
王秀兰居住在联志小区,她表示,昔日过街时心情忐忑不安,如今红绿灯的设置让她感到安心。居民们无需再担忧横穿马路的危险,生活与出行在小区内变得更加放心。
服务模式创新
北稍门东社区采用了“社区吹哨,交警响应”的工作机制,将交通管理服务提前至居民区。此模式有效促进了社区与交警部门的协作,成功解决了居民长期面临的道路交通问题,确保了居民出行的安全。
长效机制建立
李娇娇,北稍门东社区居委会主任,指出社区将同交警莲湖大队构建稳定的沟通渠道。借助小路口问题的解决,社区旨在促进更广泛的改善,确保居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更加便捷、安全、温馨。
社区未来规划
北稍门东社区未来将持续关注其区域内可能出现的交通困扰。依托居民意见及现实状况,社区将主动探索解决途径,致力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努力打造更安全、便捷的居住环境。
居民对未来憧憬
居民们对社区及交警部门付出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他们期盼此类贴近民生的举措能够持续开展。对于小区未来出行环境的改善,居民们抱有期待。他们坚信,在社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下,生活品质将得到显著提升。
请问这种“社区吹哨,交警响应”的机制能否在其他领域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