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之殇
去年,周某夫妇与某装饰公司达成全屋定制协议,期望90天内完成工程。然而,工程期限到期,新房仍处于毛坯状态,定制的柜体未现,水电改造等项目亦停滞。春节前入住新房的梦想化为泡影,周某夫妇在空旷的新房中焦急不已,美好的期待化为乌有,他们既愤怒又焦虑。
商家推诿
周某与商家负责人商谈装修事宜,却遭遇了三次爽约。对方每次均以不同借口推脱,导致周某夫妇情绪几近失控。在调解过程中,商家负责人迟迟未现身,周某随即爆发怒火,对这种拖延行为感到极度不满。
调解介入
崇川法院“与法同行”政协委员工作室接收案件后,区政协委员陆呈虹迅速意识到转机到来。此案并非她首次涉猎,历经三次调解,她不断深思熟虑调解策略,笔记本上详尽记录了双方诉求,持续不懈地寻求解决方案。
安抚沟通
调解过程中,陆呈虹对愤怒的周某进行安抚,同时迅速寻找商家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正午时分将至,被告负责人急匆匆抵达现场。面对案件的核心争议,装饰公司因经营困难而停业,且尚有部分材料款未支付;业主虽气愤,却仍期待尽快退回款项并恢复装修工程。
法理依据
陆呈虹运用其专业知识,将第三方凭证展示给双方,并指出厂家已完成了60%的柜体定制工作。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条的规定,合同的解除不会影响已履行部分的结算。在处理过程中,她一边仔细核算款项的明细,一边查阅之前的调解记录,致力于实现公平公正的解决方案。
调解成果
经过三次调解和长达十五小时的耐心协商,双方立场发生了变化。周某夫妇表明,一旦确认柜体订单已下,他们愿意等待材料到货。被告方面也诚挚道歉,承诺不会回避债务问题。在陆呈虹的见证下,双方就已完成工程量达成了一项折中方案,并现场签署了调解协议。
崇川法院与区政协合作建立的“与法同行”政协委员工作室发挥了显著成效,该工作室自2024年底启动以来,已协助28位政协委员成功处理了104起争议。这一成果背后,是委员们不懈努力,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的坚持,以及法理与情理的巧妙融合。在当前案例中,若商家在起初阶段便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或许能够预防纠纷的发生。欢迎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请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