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水利建设投资112亿,13.3万人喝上优质自来水!你家的水质达标了吗?  第1张

4月8日,西安市于“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正式登场。在会上,西安市的水利建设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多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及达标成果显现,反映出这座古城在水资源的治理与利用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并正朝着更高的发展阶段迈进。

水利投资成果

2024年,西安市水利建设领域投资大幅提升,总金额高达112亿元。投资决策并非盲目,而是基于明确的目标。例如,引蓝济李工程累计增加了521.75万立方米的供水;引汉济渭工程先行调水1.57亿立方米。这些措施有效改善了城市水资源的状况,确保了更多市民能够获得稳定可靠的水源供应。

巨额资金涌入水利工程行业,有效推动了城市的持续增长。这些资金保障了水利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为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等后续需求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此次112亿元的投资额,直接体现了西安市对水资源的高度重视及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科学能力。

供水工程进展

西安市在供水方面,推进了75项“保交楼”和72项“保回迁”项目的市政供水建设,保障了市民日常用水需求。与此同时,完成了19个农村供水改造工程,让超过10.2万人受益。而且,汉长安城遗址区的供水设施已正式启用,13.3万居民得以饮用优质自来水,有效推动了城乡供水的均衡进步。

供水工程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市民生活质量,减少了因用水问题造成的不便。农村居民解决了用水困扰,遗址区居民也能安全饮水。这体现了西安市在民生用水保障方面的投入与努力,成为评估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准。

制度建设完善

魏鹏,市水务局副局长,强调,水务局在过去一年中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他们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监管、考核和应急措施,包括《城市供水管理制度(试行)》在内的九项措施。此外,《西安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也已正式发布。该规划旨在统筹推进51个关键水利项目。这些制度的设立,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清晰的规定和准则,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西安市在制度构建方面的成就,标志着水利工程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迈进,这对水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为城市水利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防汛减灾举措

西安市面对自然灾害,实施了多项应对策略。该市对366个河道、水库和山洪灾害的防御预案进行了更新,并明确了1186名防汛责任人的职责。此外,启动了43项河道水毁修复工程,对5座水库进行了加固,对5个山洪沟项目进行了整治,并构建了208个山洪灾害危险区的动态管理目录。西安市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应对了全年发生的23场降雨,保障了城市的安全及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

西安市在防洪减灾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成功保障了市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该市构建了详尽的应急计划及责任体系,同时通过高效的工程修复与治理行动,大幅增强了城市对抗暴雨等自然灾害的防御力,显著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污水治理提升

西安市在环保方面持续加大投入,着重推动城市污水处理。该市已对排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累计长度达到43.85公里,同时新建雨污分流管道约55.67公里。针对198处雨水管网混接问题,已开展整治工作。另外,长安与高陵两地的污泥处理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年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总量为11.79亿立方米,污泥处理量达到119.7万吨。西安市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成果显著提高了城市环境质量。根据数据,西安市在污水处理方面表现出色,有效优化了城市环境状况。

城市环境的改善对居民生活品质影响重大,污水处理的进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尤为关键。优化排水系统、处理污水和污泥,有效减少了水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城市水体变得更清澈,绿化面积也更为繁茂。

节水与生态修复

2024年,西安在水资源节约领域实现了显著进展。年度用水总量为21.99亿立方米,较预期目标降低了2.7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14.12立方米,较2020年降幅达18.48%。此外,再生水使用率提高至36.8%,西安成功入选全国50个再生水利用示范城市。同时,河湖“清四乱”行动不断推进,治理水土流失的面积已扩大至74.5平方公里。另外,秦岭北麓的河道行洪能力提升工程已落实16项措施,并新增了352.65亩的生态水域。

西安市在水资源节约和生态恢复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这些成绩不仅有效保障了珍贵的水资源,还显著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这些努力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审视西安市2024年度的水利工程建设成果,您认为哪些方面对于推动城市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