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完善

近期,市政协举行了针对“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综合试验区,深度开发数据要素价值”的调研与协商会议。在会议中,市相关部门透露,北京市已成功搭建了“全量汇通”的公共数据资源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累积收集数据量超过7000亿条。同时,制定了超过2400项治理规范。这些规范附带了约13亿个多维度标签。此外,还发布了7项标准性文件。这些举措共同显著提高了数据的质量。

北京打造数据资源体系:超7000亿条数据背后隐藏着什么?!  第1张

北京市依托大数据平台,相关部门与各区频繁开展数据交流。数据共享总量已突破2.4万亿条,服务次数累计达54亿次。此举显著推动了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进步的140多项市区应用,保障了公共数据在城市运行中的关键地位。

公共数据开放赋能经济

北京市通过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广泛发布数据,共1.8万个数据集。该平台在金融公共数据领域运营出色。截至目前,已向60多家金融机构及70万家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累计超过3.7亿次。公共数据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日益显现。

这些举措充分挖掘了数据在经济领域的巨大潜能。金融等行业借助公共数据,提升了服务市场参与者的效率。这一举措推动了经济活力的增强,同时突显了公共数据在经济领域中的核心地位。

北数所交易规模突破

北数在数据交易领域展现出卓越表现,交易量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其交易总额已超过100亿元,上架的数据产品种类已逾3000款。这些数据表明,北京数据交易市场充满活力,产品种类繁多。

数据交易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已纳入超过1000家数据服务提供商及国际数据交易联盟成员。与此同时,与众多地方政府合作,建立了20余个数据要素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遍及全国22个省市。一个统一的数据市场服务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超前

北京市正迅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目前,该市已成功推出了算力互连及运营平台。该平台汇聚了来自京内外29家算力服务提供商的资源,算力总量高达5万P。此举为各行业提供了坚实的算力支持,显著提升了城市的数字竞争力。

智慧城市场景创新领域成果丰硕。截至目前,已推出105项创新需求。其中,政务领域的大模型服务平台和“三边三级”智慧养老新模式等19项为国内首创,充分展现了北京在数字城市建设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成就。

2025年先行先试计划

2025年,北京将作为先锋开展数据基础制度试点工作。该市将积极推动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试点项目的实施,并草拟了关于可信数据空间的发展规划。同时,北京正努力构建多个企业、行业和城市层面的可信数据空间。这一系列行动体现了北京在数据领域的深谋远虑和勇于探索的态度。

北京市正在制定试验项目清单,旨在通过执行这些项目,使本地实践达到国家标准的水平,提升北京在数据领域的发言能力,并向全国数据要素市场推广北京的成功做法。

全域数字化转型推进

北京市致力于全面推广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该市正致力于改善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条件,持续拓展智慧城市在各个场景中的开放性和创新性,着重推进数字技术、数字治理以及数字服务三大领域的进步。此外,北京市还将与不同区域及行业合作,发掘并发布多轮具有特色的场景创新需求。

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仿真实验平台现已正式启用,其主要目标是加速公共数据训练基地的市场化步伐。该平台通过整合政府与企业数据,并发挥数算融合的特长,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举标志着北京市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北京市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面向未来,其发展规划亦蕴藏着巨大潜力。就个人观点来看,有哪些具体的发展模式或策略是您认为其他城市值得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