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曝光
近期,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前理财公司员工舒某,利用老年人易于信任他人的弱点,进行了诈骗活动。从2018年7月至2023年1月,舒某在多个地区作案,导致三名60岁以上老人遭受了总计超过370万元的财产损失。随着这些诈骗手段逐渐被揭露,公众对老年人受骗问题的担忧情绪日益加深。
老人中招
张老先生,77岁,患有帕金森综合征,其认知能力有所减退。在2018至2021年间,舒某在海淀区张老先生家中,假借理财投资之名,骗取了100余万元。同年,81岁的孙老先生在朝阳区也遭遇舒某的诈骗,被骗走17万元。许女士同样未能逃脱,尽管具体被骗细节未明,但她也是舒某诈骗案的受害者之一。
信任陷阱
舒某明白赢得老人的信任至关重要。她频繁探访老人,协助处理日常琐事,有效地缩短了与他们的距离。张老先生基于这种信任,将超过一百万元交由舒某进行理财投资,却未意识到资金已被转入其个人账户。孙老先生先前通过舒某的理财项目获得收益,这加深了他对她的信任,但随后在再次投资时遭遇了诈骗。舒某的这一系列行为使得老人们逐渐陷入欺诈的陷阱。
舒某狡辩
在庭审过程中,舒某辩称,张老先生与孙老先生系自愿出资进行理财,资金被用于其名下公司的运营;而许女士则是向其提供借款,属于民间借贷行为。但实际情况是,其名下公司并未实际开展经营和盈利活动,且无力对受害者进行赔偿。这一事实充分表明,舒某的辩解仅是为了为自己非法获取的财物寻找理由,企图规避法律责任。
法院判定
法院审理后确认,现有证据显示,三名受害者均因舒某编造的投资理财等理由而转账。张老先生在案发时仍误以为资金购买了原理财公司的产品。舒某未披露资金转入个人账户的事实,且资金被用于个人开销,其主观意图为非法占有。法院将依照法律对舒某进行公正审判,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防范建议
近期此类案件屡见不鲜,老年人群成为诈骗活动的主要受害者。为了防范此类诈骗行为,老年人需增强警觉性,尤其在涉及金钱转移时,应谨慎行事,必要时可与亲属进行讨论。同时,社会各界应加大反诈骗宣传教育力度,金融机构和社区等机构可以举办更多相关活动。您是否了解周围老年人遭遇过类似的诈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