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开班盛况

近期,在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芦河诗社诗词培训班顺利举行。活动中,诸城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王京华等知名诗词专家担任讲师,为诗词爱好者呈现了一场丰富的知识讲座。当日,现场共有60多名学员参与,他们多数是热衷于诗词和乡土文化的农民,满怀对诗词的热爱准时参加。

诸城市昌城镇芦河诗社培训!庄稼人为何热衷?  第1张

学员学习热情

学员们来自不同背景,有的刚从田间劳作归来,有的在照料老人孩子之余抽空前来。尽管日常事务繁重,他们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却丝毫不减。一名学员说:“孩子在外地,平日里忙于饲养牲畜、种植蔬菜,写诗让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得知今天有老师授课,便急忙赶来,期望老师能解答我的疑问。”

专业授课讲解

在培训过程中,王京华等教师以易于理解的方言向学员传授知识。王京华老师将诗词理论以“土话”形式呈现,阐述了诗歌的演进、苏轼与诸城的联系以及昌城镇巴山潍水的历史故事。教学内容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指导学员关注周围的农耕景象和季节更迭,并强调唯有对生活充满热爱、细致体悟生活,方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课后作业安排

诸城市昌城镇芦河诗社培训!庄稼人为何热衷?  第2张

培训班接近尾声,王京华向学员们布置了“课后作业”,即创作一首诗词以表达对培训班的感悟,并需将作品上传至诗词学习群,届时将有专业教师进行批改与指导。随着学员们热烈的掌声,本次培训班顺利落下帷幕。

诗社成果展示

培训虽告一段落,学员们的热情依然高涨。芦河诗社的卢志湧自豪地展示了诗社的杰出成果,例如孙健友的《我可爱的家乡》被收录于《现代文学特刊》,沈培忠的两首诗作发表于《中国日记报》。据悉,芦河诗社在近年来的作品中,已有超过十篇诗词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上发表。

乡镇文化繁荣

昌城镇文化事业兴盛,推动了诗词文化的繁荣。该镇积极扶持文化发展,通过为民服务中心构建了多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包括图书阅读、舞蹈健身、书法绘画等。同时,挖掘本地特色文化,首创了全市乡镇诗社,并培育了32支文体活动团队。李婷婷副镇长表示,本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未来,将致力于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增强民众的文化体验和幸福感。

乡镇地区开展诗词培训,人们普遍好奇这将为乡村文化注入何种新的生机?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