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启动
3月24日上午9点10分,炎陵县中村瑶族乡龙井村发生了一场紧张的场景。监测员发出警报,指出“隐患点裂缝正在扩大”,随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一场实战性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随即展开。该演练由乡政府主导,自然资源所提供技术支持,乡村干部和30多名村民共同参与了此次演练。
模拟灾情
本次演练旨在模拟因连续暴雨可能导致的山体滑坡风险。乡自然资源所通过报警设备监测到,隐患点的位移已超出预警标准。灾情被视为紧急指令,随即“叫应”系统迅速启动。乡应急办立即启动手摇警报器,村组干部则敲击铜锣,逐户进行警示,确保村民及时了解危险迫近的情况。
转移群众
12名群众的安全疏散是当务之急。参与演练的乡镇干部携带破拆设备迅速赶往留守村民的住所。在模拟落石导致院门堵塞的情况下,他们仅用5分钟便成功清除障碍。针对3名行动不便的村民,依据“一户一策”方案,进行人工搬运,确保在30分钟内完成全部疏散工作。
总结问题
演练总结会上,对现场录制的视频进行了逐帧审查。陈招平乡长,中村瑶族乡的负责人,提出尽管人员转移演练得以顺利实施,但亦显现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二次灾害防范”这一新增科目中,应急物资的分配效率有待提高。他强调,有必要对转移计划进行更细致的优化,以消除潜在风险。
联防举措
全乡22个地质灾害点均已确立“一名领导、一名干部、一户村民”的联合防御机制。每户村民均获得了包含撤离路径和救援联系方式的地质灾害信息卡,从而构筑起一张坚实的安全保障网络。
长效机制
中村瑶族乡着力构建“1小时应急圈”体系,对监测预警、协调调度、救援处理等环节进行了明确分工。自汛期开始,已组织村民进行18次逃生路线的实地考察,更换了3块安全隐患警示标志,致力于将人防与技防措施贯彻至最末端。
您认为此次地质灾害应对演练对提高当地民众防灾技能有何影响?敬请于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并期待您的点赞与文章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