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与消费国。2017年,全球塑料产量达到了3.48亿吨,其中我国占比接近30%。预计未来,我国产生的塑料垃圾也将位居全球之首。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如何有效处理这些塑料垃圾?
中国塑料产量占比
2017年数据显示,全球塑料产量高达3.48亿吨。在这一总量中,中国的热塑性塑料和聚氨酯产量占比达29.4%。这一比例充分说明,中国在全球塑料生产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我国塑料产业持续进步,众多塑料制造企业助力产量持续增长。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地,这一事实一方面显示出我国制造业的雄厚实力,大量塑料制品被出口至国际市场及国内各地;另一方面,这也加剧了后续处理难题,伴随产量的持续上升,塑料废弃物问题愈发严重。
中国塑料消费情况
中国乃全球最大的塑料消费市场。众多领域,包括包装、建筑、日用品等,对塑料的需求量极大。塑料制品因其低成本、易用性等优势,备受欢迎。
到2025年,我国塑料垃圾产量预计将达1700万吨,位居各国之首。伴随经济进步与消费提升,塑料使用量将持续攀升。因此,塑料垃圾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挑战。
填埋处理方式
传统处理废旧塑料的方法包括填埋。由于塑料密度较低、体积庞大且难以降解,其在填埋过程中会显著阻碍地下水的渗透,并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在一些地区的填埋场,塑料垃圾已堆积如山。
添加剂存在于塑料中,会导致土壤遭受再次污染,显著削弱了垃圾填埋场处理废弃物的效能。此外,此处理方式资源利用率不高,仅是将垃圾简单掩埋,并非塑料垃圾处理的理想选择。
焚烧处理方式
焚烧作为一种常见处理手段,目前被广泛运用。通过焚烧塑料废弃物,可以释放出大量热能。在一些地区,这些热能被用于发电。尽管如此,焚烧过程产生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焚烧塑料垃圾可导致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及有害物质释放。为有效遏制污染,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控制系统,确保塑料垃圾充分燃烧。同时,还需配备一套高效的烟气净化系统,对产生的烟气进行净化处理。
再生造粒处理方式
再生造粒是一种利用物理手段对塑料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技术。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将大量可回收塑料通过机械处理分解为颗粒状,这些颗粒随后被用于生产新的塑料制品,包括广泛使用的包装材料、座椅以及衣物等。
再生造粒技术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塑料薄膜、小袋以及多层复合塑料等材料不适宜采用此工艺。此类材料通常只能被运往垃圾填埋场或进行焚烧处理。
热裂解处理方式
热裂解废旧塑料是一项化学分解工艺。该技术能够将废弃塑料转换成燃料油、炭黑以及可燃气体等具有高附加值的能源产品。对于处理大量废旧塑料而言,这构成了一种有效的资源回收方式。
热裂解技术的核心环节是无氧裂解过程,该过程通过间接加热废旧塑料,促使它们分解成低分子有机挥发物及无机焦炭。随后,配备的冷凝系统将产生的重油冷却分离,该重油既可用作燃料,也可精炼后用于重型机械。此外,焦炭可进行二次利用,而可燃气体则被用于供暖。
针对我国巨大的塑料生产规模及日益增长的塑料废弃物,请问您认为哪种处理手段有望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此外,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