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科技迅猛发展,高校与地方科技合作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3月26日,宜宾学院科技处处长杨强率队,携“三区”科技人才赴屏山县,开展多项科技服务,助力当地产业与医疗领域迎来新活力。

智慧大棚项目调研

2025年3月26日,杨强率队屏山县科技服务:能带来啥改变?  第1张

当天,杨强处长及其团队首先到达屏山镇柑坳村智慧大棚项目现场。他们对基地现有设施和种植情况进行了细致考察。根据现场情况,杨强处长提出了四项升级方案。首先,他建议优化种植布局,推广高价值经济作物的轮作模式。例如,将葡萄和草莓进行轮作,以此显著提高每亩土地的产出效益。实施分阶段设施升级,依据自动化需求合理分配资源,显著提升了生产效能。

白魔芋组培基地指导

团队离开大棚基地后抵达屏山县白魔芋保种育种及病害防治新技术研究项目的蒋坝社区村组培基地。在此,他们对种苗繁育技术的攻关进展进行了深入了解。杨强处长提出,应建立“科研—转化—应用”的完整闭环,以促进实验室组织培养成果向工厂化生产的快速转化。基地目前正加速推进种苗培育、种植和移植作业,旨在将优质种子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力,确保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提出大棚升级建议

2025年3月26日,杨强率队屏山县科技服务:能带来啥改变?  第2张

杨强处长在智慧大棚项目基地方面,特别强调了功能分区规划的重要性。他提出了设立育苗专用棚和四季种植区的设想,旨在确保全年产能的连续性。此外,以基地为平台申报科技项目,有助于提高基地的科技能力和知名度。此措施有望吸引更多科技资源,为大棚产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使智慧大棚成为屏山县现代农业的标杆。

推动种苗繁育转化

白魔芋组培基地亟需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实验室成果向工厂化生产的过渡,有助于生根培养等环节的顺利进行。随着良种覆盖率的显著提高,白魔芋产业将拓展更宽广的发展前景。这将降低病害影响,增强经济效益,确保科研成就得以在农业生产中实际应用。

2025年3月26日,杨强率队屏山县科技服务:能带来啥改变?  第3张

医院发展交流指导

屏山县人民医院是本次行程的终点。杨强处长与该院领导就医院发展蓝图及技术需求进行了细致探讨。他建议采取“科技兴院”策略,通过申报科技项目作为切入点,引入高端医疗人才和先进设备,从而提高医院硬件设施水平。同时,他提出了“本土人才提升计划”,旨在通过项目操作锻炼,培育医院的核心医疗团队,以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

加强校地双方合作

杨强处长指出,宜宾学院与屏山县的合作将得到加强。该学院凭借其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将为屏山县在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合作有望在智能温室、白魔芋产业、医疗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多突破,进而促进屏山县的经济与社会整体进步。

关于高校与地方合作的推动作用,各界看法不一。敬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积极参与讨论。同时,不妨点赞并转发本文,以扩大其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