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区通过创新措施建立法学会基层服务点,有效提升了法治水平。信访涉及法律诉讼的数量显著减少,重大矛盾和纠纷的解决率接近完美,为农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法治支持。
目标引领创新成果
2024年,东川区致力于实现“站点贴近民众、服务深入治理前沿”的宗旨,取得了显著成效。共建成165个服务站点,涉法涉诉信访量较上年减少46%,重大矛盾纠纷解决率提高至97%。这些数据明确显示了创新措施对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法治建设的正面效应。在部分社区,由于站点迅速介入进行调解,众多潜在的矛盾与纠纷得到了有效处理,成功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和升级。
织密全域站点网络
东川区设立了“1+9+155”三级法学会基层服务网络。该网络包括区级综治中心总站、乡镇街道枢纽站以及村社区微站点,与基层治理体系实现了紧密融合。此外,还推出了“移动服务站”的创新模式,针对政务服务中心等矛盾密集区域进行巡回服务,确保服务更加贴近民众需求。在某乡镇的政务服务中心,移动服务站迅速为民众提供法律咨询,成功减轻了办理事务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基层治理协同共进
该站点设有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和矛盾调解等三大服务板块,并实施“2+3(1)+N”模式的实体化运作。借助律师等资源,举办了包括“村头普法”和“田间调解”在内的300多场活动。同时,构建了“法学会+行业协会”的联动体系,在多个领域拓展会员,有效化解了行业内的纠纷,降低了信访投诉的数量。在某个行业协会内部,得益于法学会会员的专业辅导,成功化解了长期困扰的内部矛盾。
多元保障护航发展
为确保站点持续进步,东川区加强了组织支持。对站点建设进行了专项探讨,新增会员115名。实施了“法学专家与法律明白人”的联合培养计划,培养了978名乡村法治骨干,从而提高了团队的专业能力。具体来说,法学专家的辅导使得乡村法律明白人在解决纠纷时显得更为专业和高效。
群众意识显著提升
服务站点的顺畅运作促进了民众法治观念的增强。民众更倾向于采用法律手段解决争议,并在遇到纠纷时主动向站点寻求协助。在部分乡村,村民在解决土地等纠纷时,会主动向站点咨询,依法捍卫个人权益,营造出积极的法治环境。
法治动能助推振兴
该体系运作,为农村振兴增添了法治活力。这一法治氛围的优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社会的稳定保障了乡村建设的有序进行。例如,某村庄由于法治环境优越,吸引了企业投资发展特色产业,有效促进了村民的收入增长和财富积累。
东川区的创新举措能否成为其他地区法治与基层治理的参考范例?诚邀各位留言探讨,并请给予文章点赞及转发,以让更多人士知晓东川区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