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传承之光
2009年,温桂元因传承壮族三声部民歌而获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该家族的民歌传承源远流长,温桂元本人亦难以追溯其在安善村的起始时间。其父温文德擅长歌唱,声誉遍及安善村周边数十里。温桂元自幼便常随父亲出入歌场,耳闻目睹中,对歌唱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昔日,当地的红白庆典常常伴随着三声部民歌的合唱,此情此景有时会绵延数日数夜。在这样的氛围中,温桂元演唱愈发投入,最终继承了父亲的三声部民歌演唱技艺。他成功在家族传承之路上迈出了坚定步伐,确保了壮族三声部民歌在自家得以流传。
父子校园传唱
2010年11月11日,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下安屯,温桂元及其子温建业在自家庭院中,悠扬地吟唱着壮族三声部民歌。当日,安善小学内,两人亦变身教师,向小学生传授这一独特的民间歌谣。师生们围聚于校园内的大榕树下,反复练习,歌声回荡。
学生们专注地跟随学习,民歌的种子在他们稚嫩的心田生根发芽。温桂元目睹孩子们学唱的情形,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同时,他的儿子温建业也在父亲身上领悟到了传承的重要性,为将来接过年迈父亲的接力棒奠定了基础。
后继者的担当
温建业退休后,作为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代表,毅然承担起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负责安善村的三声部民歌业余培训班,全力推广这一传统艺术。在培训班中,他细致入微地指导学员们掌握发声技巧和合唱技巧,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关注。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培训班吸引了众多对民歌抱有热情的村民。起初,他们对民歌一无所知,但逐渐地,他们能够演唱出和谐的旋律。温建业从中看到了民歌传承的曙光。他明白,要使这一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必须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
广西民歌海洋
广西已成为歌声的海洋,三姐的歌声代代相传。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歌声如同山川河流般悠久。历经千年传说的刘三姐,被广西人民尊崇为“歌仙”。无数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歌唱者将各式各样的歌谣,从火塘传唱至村口,从乡村普及至城市。
众多如温建业父子般的民歌爱好者众多,他们以耳闻、心记、口传的方式,确保了歌谣文化的传承不断,生生不息。广西的民歌之海,汇聚了无数热衷于民歌、致力于传承民歌的人们,他们共同赋予了这片土地歌声的独特魅力。
歌韵跨越时空
田间泥土的香气弥漫,网络流量汹涌澎湃,广西民歌的影响力持续增强。2018年4月26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的高安小学,覃奶号正在教导学生们吟唱侗族的大歌。这一场景仅仅是广西民歌传承的一个小小例证,众多民族的民歌正以各自独特的途径进行着传承与进步。
在当代社会,民歌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更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并喜爱广西的民歌。这种音乐形式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使更多的人体验到了广西民歌的独特魅力。
传承的坚守之路
2024年4月13日,南宁市三街两巷,67岁的温建业老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爱好者共同欢庆“三月三”。他郑重承诺,将继承和发扬壮族三声部民歌,延续家族传统,从祖父传至父亲,再由父亲传授给他。
从广西民歌悠久的千年历史中观察,温建业家族几代人的历程虽短,其坚守与奋斗却极具价值。众多如他们般的人,共同保证了广西民歌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进步。在当代社会,广西民歌将如何实现新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