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有助于矫正对象实现自我革新,重返社会,同时保障社会和谐。近期,湘潭县司法部门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对青山片区的四十余位在册矫正人员实施了集体教育及行为准则培训。
活动背景
湘潭县司法局承办了此次事件,旨在强化社区矫正人员的服刑观念及社会责任感。活动在青山桥法庭的停车坪举行,青山片区的三个司法所共有40多名社区矫正人员参与其中。相关负责人指出,对这部分人群实施监管与教育,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进行自我改造并融入社会。
点训开场
在集中培训开始前,青山片区的各司法所所长对矫正人员逐一进行了点名和身份确认。接着,他们详细阐述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和价值。他们强调,矫正人员需严格遵守训练规定,听从指挥,并认真执行训练任务。这样的严肃开场不仅为后续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矫正人员深刻认识到参与活动的重要性。
规范训练
民警在现场景中演示了基本的队列训练动作,矫正对象们严谨地遵从指令,努力确保动作标准、队伍排列有序。民警动作规范、指令明确,确保了训练流程的顺畅进行。部分矫正对象反馈,经过此类训练,他们的纪律意识显著提升,对遵守规则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纪律通报
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在行为规范训练完成之后,对近期打卡记录和点验督查进行了情况通报。他们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对《湖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进行了详尽解读,并阐述了违规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时,工作人员强调矫正对象必须自觉遵循日常监管规定,并按时参与集中教育学习及社会活动。
活动成效
本次活动使得矫正对象的服刑意识大幅提升,行为举止得到有效管控。“强化纪律、提振精神、矫正行为、端正作风”的效果显著。一名矫正对象表示,活动让他感受到了“新生”,未来他将严格自律,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此次活动的开展,为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未来展望
湘潭县司法局明确承诺,未来将全面遵循《社区矫正法》的相关管理规定,致力于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进程。通过实施规定强化训练,借助训练推动行为改正,进而实现矫正效果的提升,从而全面提高教育监管的水平。此举旨在激励更多社区矫正对象积极进行自我改造,确保他们能够顺利重返社会,实现社会融入。
此次活动对于增强社区矫正的治理水平具有深远影响。针对此类活动,您认为有哪些优化空间,有助于矫正个体更顺利地重返社会?期待您在评论区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请您为本文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