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聚焦春季过敏问题,此议题吸引了公众的极大关注。这一季节性的健康问题具体有哪些特点?我们应如何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春季过敏难根治
3月19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蒋荣猛指出,春季过敏问题长期存在,难以彻底解决。众多患者深受过敏症状的困扰。蒋荣猛提醒,对于宣称一针即可根治过敏的广告,消费者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和病情延误。
春季过敏源众多
春季标志着自然界生物复苏的时刻,随之而来的是各类致敏物质的活跃期。以柏树、杨树、梧桐树和桉树等树木为例,它们释放的花粉颗粒既小又易于扩散,常导致过敏症状。在家庭环境中,尘螨、宠物皮屑和霉菌等也是常见的过敏原。随着城市居民接触这些致敏物质机会的增加,他们的过敏风险也随之上升。
应对过敏的方法
蒋荣猛建议,为应对春季过敏,需采取多项措施。首先,应尽量避免在花粉传播高峰期外出,以减少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其次,应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在需要时,脱敏治疗也是一种选择。此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长期控制过敏症状同样重要。通过恰当的方法,过敏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过敏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且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会有所不同。蒋荣猛建议,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长期管理计划。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过敏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必须重视并严格遵守这一计划,以实现过敏症状的有效控制。
抗过敏药不上瘾但有副作用
蒋荣猛就公众关心的抗过敏药物成瘾问题进行了说明,强调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组胺药物及鼻用激素并不存在成瘾风险。尽管如此,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仍可能引发副作用,比如抗组胺药可能引发睡眠问题,包括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对于从事高空作业或驾驶工作的人员来说,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必须格外谨慎。
用药要遵医嘱
在服用抗过敏药物时,务必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有些病人在症状有所减轻后自行中断用药,这样做实际上是有危险的。随意停药可能导致过敏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并且之前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消失。因此,按照医嘱正确用药显得尤为关键。春季过敏是否影响了您?欢迎您分享您的应对方法!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以便更多人士了解春季过敏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