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湘西花垣县校园内开展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苗戏培训。该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他们对这一古老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举无疑为苗族文化的延续注入了新的生机。
培训场景
花垣县第三中学的大礼堂,每周一和周四的下午,总是人头攒动。苗歌剧研究所的文旅志愿者老师们在此担任专业指导者,他们在舞台上细致指导。教学从基础动作入手,涵盖抬手和脚步,并重视眼神与姿态的每一个细节。一位志愿者指出,确保学生从最初就掌握正确的表演技巧至关重要。学生们专注聆听,生怕错过任何教学要点。
学生反馈
学生们在培训中表达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表示这次活动唤醒了对苗戏这一传统艺术的浓厚兴趣,并对苗族文化有了更深的情感。在培训前,他们对苗戏的了解相当有限,但通过培训,他们体会到了苗戏的无限魅力。学生们逐渐认识到,苗戏不仅是表演艺术,而且是苗族文化的核心。他们渴望通过学习,将苗戏的传承延续到未来。
培训规划
本次苗戏非遗培训班历时一个学期,课程设置全面且系统。该活动致力于向学员呈现苗戏艺术的独特魅力,并促进他们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认识。培训内容既包括表演技巧,也涉及文化内涵,旨在逐步展现苗戏的独特性。据消息,课程设计将逐步深化,旨在逐步提升学员们的表演水平。主办方希望学员们在学期末有所得,且对苗戏抱有极大的兴趣。
内容丰富
培训内容广泛涵盖了苗戏的多个方面。在这些内容中,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占据了中心地位。导师们耐心指导,学员们不断练习发音和语调,同时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课程还加入了苗族传统乐器的学习。课堂上,竹梆、钹、包包锣等乐器一一亮相,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构造、发声原理以及演奏技巧。学员们热情参与,亲自接触并尝试吹奏这些乐器。
乐器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乐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亲自操作竹制打击乐器如竹柝、钹等,感受其材质的特别。教师详细阐述,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并尝试演奏基本音符。有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逐一耐心解答。这次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对苗族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体会到了苗戏与音乐之间的紧密联系。
后续计划
县苗歌剧研究所领导强调,苗戏进入校园是花垣县文化传承的核心举措。未来,计划开展更多活动,诸如苗戏表演团的校园巡演,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苗戏的舞台魅力。同时,还将安排学生参与苗戏文化交流活动,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这些措施将促进苗戏在校园内的传承与发展。众人普遍期待苗戏在校园中重焕生机与活力。
您如何看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戏走进校园,对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意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