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罗湖管理局与移动源排放管理处合作,在地铁17号线梨园站施工地带成功举办了“非道路移动机械数字化监管”的专题研讨会。该活动旨在加强建筑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管理。此次研讨会的预期积极影响受到广泛关注,各方对此抱有较高期望。
调研会参与阵容
地铁17号线梨园站建设点将进行调研,参与者众多。罗湖管理局的市生态环境局、移动源排放管理处均派员参加,市计量院也加入了调研团队。同时,地铁17号线项目负责人也出席了会议。与会各方汇聚一堂,共同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数字化监管议题提出意见。各单位主动加强合作,对监管议题表现出高度重视,这一举措亦为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稳固的人力支持。
罗湖管理局工作汇报
在调研会议上,罗湖管理局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会上,对辖区内建筑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智能化监管机制给予了重点关注,并确认该机制已实现显著成效。同时,会议也对油品直接配送和低排放区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新能源和符合国四排放标准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工作有所突破,而老旧机械淘汰工作则按照既定计划有序推进。这些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改善辖区空气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管理处强调监管要求
谢宏伟处长在会议中提及了监管的具体要求。他指出,面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现状,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确保企业履行其核心职责。此外,他提出应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具体而言,应当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将环保、住建、交通等相关部门的管理系统融合,以促进信息流通的顺畅。二是推动地铁建设等关键行业对非道路机械进行远程监管,以便实时掌握机械排放信息。
数字化监管具体措施
深入剖析,构建一个运作高效的联合监管机制极为关键。部门间的数据互通与信息共享能够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同时,推广使用非道路机械远程监控设备,能够实现排放的实时监控和违规行为的及时预警,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进行长效监管,显著减少违规排放事件的发生。另外,借助市计量院的技术支持,强化设备检验标准的完善,从技术层面确保监管工作的精确性。
罗湖管理局后续计划
罗湖管理局已制定了一套详尽的计划。该计划旨在年底前完成黑烟识别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并建立全市首个智慧监管示范工地。同时,全面推行机械编码登记制度,保证每一台非道路移动机械都有详细的档案记录。另外,还强化了企业的责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
助力空气质量持续优化
罗湖管理局正根据《深圳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数字化监管实施方案》执行相关任务,这一行动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深圳市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防治得到加强,罗湖经验因此显现。这些成效显著的经验,可以作为典范,供其他地区参考,并有望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普及。此举预期将有助于持续提升辖区空气质量。公众普遍关注罗湖管理局的措施,这些措施能否真正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