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海南海口举办了一场备受关注的立体海空救援演习。此次演习全面展现了我国先进的海洋救援装备。此外,它还凸显了强化海上安全防范的必要性。
演练精彩上演
在上午,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于海南海口周密筹备了一场南部海区的海空立体救助演习。演习中,展示了我国最新研发的海上救援设备。特别是,“南海救111”号大型救助船和“南海救201”号双体快速救助船均展现了其强大的实力。同时,S-76D型救助直升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些先进设备的出现,立刻吸引了众多目光。
本次演练包括人员溺水救援、直升机快速将伤者转送至医疗单位、深海探测等多项重要流程。各环节紧密相接,逼真再现了海难场景,救援人员展示了精湛的操作技能和出色的团队协作能力,给现场观众留下了鲜明印象。
主题活动推进
本次“守望安宁:海洋文化与救捞”主题活动以演练为核心内容。活动自三月开始,延续至六月,活动范围遍及我国东部、北部及南部海域。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览形式,致力于广泛传播海洋文化与救捞相关知识。
科普志愿服务“身边急救”和网络展示“一线救捞人”活动同步进行,旨在以贴近生活的形式提升公众对海上救助工作的认知,并让公众更深刻地体会到救捞人员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
海运与海洋经济现状
我国在全球海运市场中所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的份额,其中95%的进出口货物通过海运完成。截至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元,对国内GDP的贡献率为7.8%。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海运与海洋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海洋运输与海洋经济的迅猛增长,加剧了对海上安全的高度需求。随着海上交通流量的增加,风险系数也随之攀升。确保海洋运输通道和经济活动的安全与稳定,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救捞系统使命
我国交通运输部管理的救援队伍是我国海上救援和打捞工作的核心力量。他们承担着海上生命、环境及财产等多方面的救助任务。截至目前,该救援体系拥有217艘不同类型的救捞船,并配备了32架救援用飞机,这充分体现了其显著的救援实力。
我国海上安全由他们负责维护,同时他们还执行了我国在国际公约以及海运双边和多边协定中的各项义务。在2024年,他们成功救助了1616名遇险人员,58艘遇险船舶,并打捞起了62艘沉船。这些救助行动直接保护了价值约67.68亿元的财产。这些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我国救捞系统的强大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未来建设目标
至2025年底,我国救捞体系将完成全面构建。该体系将展现全面覆盖、全天候运作、适应海江两栖环境、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理等特点。届时,我国在紧急救援和打捞作业的效率与成果有望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届时,我国海上救援能力将显著增强。这一举措将增强我国处理各种海上紧急情况的能力。同时,它还将为海上交通和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稳固的安全保障。
民众关注与展望
在海南海口举办的该项海空立体救援演练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观众们对救援队伍的高超技艺和现代化救援装备表示了高度赞扬。伴随着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公众对海上救援的关注程度也在持续上升。
未来,大众普遍对救捞系统提高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抱有期待。对此,您认为救捞系统未来应着重加强哪些救援能力?热切期待您的宝贵意见,欢迎留言交流。同时,也欢迎点赞和转发本文,促进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