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领域,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国家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成为一个关键议题。北京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生自由学术交流活动,在这一领域开辟了独特的路径。

研究生自由学术报告会:如何在科研项目中培养出未来的顶尖人才?  第1张

人才培养难题凸显

自2006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油气成藏研究团队承担了众多重要项目,并吸引了众多硕博研究生加入。但导师们遭遇了挑战,他们因时间分散而难以有效指导跨学科难题;研究生方面也存在问题,如不愿主动表达、盲目跟随导师、创新不足以及表达成果时缺乏自信等。这些问题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项目的进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探索解决办法

庞雄奇教授,该校副校长兼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针对当前情况,联合师生展开讨论,旨在寻找提升研究生培养效率及推动国家重大项目顺利完成的策略。经过详尽研究,与会者普遍认同,举办“研究生学术自由报告会”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旨在填补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缺陷。

报告会正式启航

2012年2月,举办了该校首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该活动由校内多个部门联合举办,每周日晚上举行,每学期举办12至14场,每场通常有5名研究生进行报告。在此,研究生可自主选择专业领域进行探讨,这不仅有助于加强学术推理能力,还促进了交流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构建管理体系

报告会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组织模式、报告格式以及评估准则。该活动涵盖了演讲、点评等多个环节,全程由研究生主导策划,从筹备至主持、点评、评分等环节均由他们负责。导师仅扮演专家角色进行点评指导,研究生根据导师的建议不断优化,这一过程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组织与应对挑战的能力。

长期成果丰硕

自2010年以来,该报告会已成功举办了近300场,深受学生群体的青睐。活动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创新火花,还在多个领域显著增强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在2018至2024年间,该课题组的研究生共发表了291篇学术论文,其中超过65%为SCI期刊论文。众多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得到了实践锻炼,并在学术及职业生涯中展现出卓越表现。

未来展望可期

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将持续展现其正面影响,不仅为北京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生搭建更优质的成长舞台,而且可能为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范例。我们期望它能激发更多高水平的学术产出和杰出人才。对此,人们普遍关注此类学术交流在其他院校是否也能产生相似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