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峨眉山景区应急管理局举办了一次应急救援培训,引起了广泛关注。此次活动标志着景区机构改革后的首次专业培训,目的是为一线员工提供应急处理能力的提升机会。
培训组织情况
3月10日上午,峨眉山景区应急管理局主导,组织了60余名景区各领域基层员工。这些员工被召集至峨眉山市红十字培训中心,共同参加了应急救援技能的专项培训。这是景区机构改革后的首次此类技能提升活动,旨在提升景区一线员工的应急救援水平。活动贯彻了“安全意识普及,应急技能共学”的理念,主要目标在于提高员工的应急救援能力。
培训模式方法
本次培训以四川省红十字会颁布的应急救护规范流程为教学核心。考虑到景区工作人员岗位的多样性,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该模式目的是让学员不仅掌握应急救援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际操作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课程内容设置
课程内容包含心肺复苏、外伤止血与包扎、骨折固定及AED使用等关键急救技术,这些技术在景区紧急救援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培训还加入了模拟景区山道救援及游客突发疾病等情景的考核。通过这些模拟演练,学员能够直接感受救援过程,迅速掌握“黄金四分钟”的急救方法。
培训师的看法
李冉是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的主要讲师。他强调,由于景区地形复杂且游客数量庞大,一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对于快速处理紧急状况极为关键。特别是对于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每提前一分钟实施,患者的生存概率就能提高7%至10%。这一数据凸显了此次培训对景区救援工作的重要性。
参训人员感受
张华,一位接受过培训的导游,回忆起过去带团时遇到游客突发疾病,他只能感到无助。而现在,经过系统学习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等急救技巧,他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信心倍增。景区酒店员工王莉也表示,在考核过程中她的手忙脚乱让她意识到,急救技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形成本能,而这次培训只是个开端。
后续计划安排
学员若成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考核,将获得由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护员资格证。景区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出,今年内将举行三次专业培训,主要面向一线管理人员及观光车驾驶员等特定岗位人员。同时,将建立景城联动的急救物资网络化管理体系,以此全面支撑和保障“黄金救援圈”的构建。
在景区的发展历程中,此类紧急救援培训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我们真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观点,并期待您的点赞以及文章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