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三八”国际妇女节,龙胜各族自治县举办了一场引人注目的活动。3月7日,该活动将民族团结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为参与者呈现了何种别具一格的体验?
活动概况
3月7日,龙胜各族自治县在龙胜镇北岸社区的“红石榴”活动中心举办了“巾帼匠心传承非遗,竹编共筑民族情”主题活动,旨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活动吸引了来自北岸社区易地搬迁妇女、镇妇女干部以及自治县民宗局妇女干部等30位参与者,现场气氛活跃。
专题授课
在培训会议中,专班成员启动了专题讲座部分。他们详尽解析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和深层含义,使与会者深刻领会了其重要性。此外,专班成员还对本县努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工作进行了介绍,使与会者对当地的民族团结事业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系统性的讲解,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互动问答
该活动增设了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问答部分。在此环节,工作人员与女性们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女性们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问答过程不仅提升了参与者对民族团结进步的认识和认同,还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
竹编演示
竹编艺术家登台亮相,现场进行了技艺展示与指导。其技艺精湛,向观众们揭示了竹编工艺的独特吸引力。观众们聚精会神地观赏,近距离体验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艺术家详细分解了竹编流程,使观众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而提升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保护意愿。
学员反馈
“三八”国际妇女节临近,众多参训学员分享了各自的体验。来自不同民族的学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参与培训,普遍感到愉悦。部分学员认为,将理论知识融入有奖问答的教学方式颇具趣味,且有助于知识的记忆。此外,他们在一节课内便学会了竹编这一“非遗”技艺,感受到了显著的学习成果。
活动意义
谭芳秋,北岸社区的支书兼主任,在总结中指出,本次培训不仅让妇女们掌握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知识,还使她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竹编技艺有了深入了解,并亲自参与了制作过程,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本次活动中,民族团结教育与非遗文化的结合,有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提升了民族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类将民族团结教育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活动,在哪些领域有望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我们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观点,同时,也请您给予文章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