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空气质量排名

衡阳市生态环境局最新公布了2025年1月份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根据统计,衡阳市六个城区的空气质量排名从优到劣分别是石鼓区、松木经开区、珠晖区、雁峰区、蒸湘区以及高新区。该月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了6.03。PM2.5是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其单项综合指数也位居首位。这一数据反映出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在部分区域仍需加强。

衡阳市城区1月份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表明,优质空气天数仅有17日。期间,轻度污染持续了8日,中度污染出现4日,重度污染则有2日。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目前空气质量状况令人担忧,迫切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相关部门需立即行动起来。

污染物浓度变化

一月份,市城区主要污染物浓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显著变化。具体分析,PM2.5、PM10、O3、NO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2微克/立方米、108微克/立方米、130微克/立方米、32微克/立方米。较之去年,PM2.5浓度上升了20.6%,PM10浓度上升了42.1%,O3浓度上升了71.1%,NO2浓度上升了14.3%。污染物浓度升高表明空气质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一变化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衡阳空气质量大揭秘!2025年1月,哪个区域最让人窒息?  第1张

一氧化碳的平均浓度降至1.4毫克每立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5%。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保持在10微克每立方米,与去年持平。部分污染物浓度呈现下降趋势或保持稳定,这表明治理措施已初见成效。然而,整体空气质量防控工作仍面临诸多重大挑战。

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

衡阳市下辖8个县(市、区),在1月份城镇空气质量排名中,依次为:衡阳县、祁东县、南岳区、衡南县、衡东县、常宁市、衡山县、耒阳市。衡阳县空气质量相对较优,耒阳市则相对较差。空气质量受产业结构、地理位置及环保措施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一月份,8个县(市、区)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为73.8%,同比去年有所减少。其中,衡南县的优良天数占比降低了6.4个百分点,衡阳县和南岳区分别下降了12.9个百分点。祁东县、衡东县、常宁市均减少了16.1个百分点。耒阳市的下降幅度尤为明显,达到了22.6个百分点。衡山县的降幅最为明显,达到了29个百分点。多个县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有所减少,这一趋势表明空气质量有所下降。对此,迫切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

县级城镇污染物超标情况

全市县级城镇的PM2.5平均值为67微克/立方米,其中8个县(市、区)的PM2.5月均浓度超过了二级标准的年均值35微克/立方米;PM10的月均浓度为94微克/立方米,另外8个县(市、区)的PM10月均浓度也超过了二级标准的年均值70微克/立方米。多个县市区的污染物水平已超过标准,这一现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民众健康构成潜在风险。鉴于此,亟需加强对工业排放和扬尘等污染源的监管力度。

O3、SO2、NO2、CO的平均浓度分别是127微克/立方米、9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1.2毫克/立方米。这些数据表明,县级城镇在空气质量提升上面临重大挑战。为有效提升空气质量,需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降低污染物排放。

地表水环境质量情况

2025年1月,衡阳市对44个断面进行了水质评估与排序。评估结果显示,一类断面仅有一个,二类断面有38个,三类断面则有5个。总体而言,地表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部分区域的水质仍有提升空间。水质类别分布情况揭示了各水域的生态环境及污染程度。

1月份对全市44个水质监测、评估和排序的断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8个断面的水质类别出现了变动。其中,5个断面的水质有所提升,但3个断面水质出现了恶化。具体而言,衡南县的云集水厂、鸡市村和衡阳县的洪市镇的水质出现了下降。水质波动对民众饮水安全、渔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效应,相关机构必须加强对于重点区域的水质监控和整治工作。

综合情况与展望

2025年1月,衡阳市环境状况呈现多样性。在此期间,城市及县级城镇普遍遭遇空气质量恶化,污染物浓度升高,优良天气减少的挑战;虽然部分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有所提升,但也有区域水质出现下降趋势。针对这些问题,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需实施更加精确和高效的治理策略。

衡阳市需增强环保资金投入,并严格监控工业污染源头。同时,应深化节能减排措施,提升城市绿化,并增强公众环保观念。通过多方面协作,有望持续优化环境状况,进而为市民营造更健康、更适宜的居住环境。在这些举措中,哪项对衡阳市环境改善贡献最大,您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