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候宜人,各类植物开始萌芽生长。其中,毒品原植物如罂粟亦步入了生长期。为此,3月4日,港门镇携手多部门,联合开展了春季“禁种铲毒”的宣传活动及现场巡查。
行动背景
春季是打击非法种植毒品植物的关键阶段,此时罂粟等植物迅速生长。港门镇着力维护前期禁毒铲种的成果,增强公众对此类活动的认知。该镇遵循“预防为主、多策并举、四项措施同步实施”的方针,展开了专项活动。此次行动中,镇禁毒办、平安法治办公室、港门派出所以及枫树村委会等众多部门紧密合作。
踏查范围
巡查小组在行动伊始便对田间、废弃地、养殖区以及偏远林地等潜在种植区域进行了深入调查。这些区域通常较为隐蔽,是毒品原植物可能种植的高风险区域。工作人员采取了全面而细致的排查手段,对每一个地点进行了彻底的检查,力求不放过任何可能藏匿毒品原植物的线索。
人员甄别
工作人员对每一株植物进行了细致的辨认。他们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着重检查了罂粟、大麻等毒品植物的生长情况。他们对细节保持高度警觉,严格防范毒品植物产量的增加。一旦发现异常,他们会立即进行核实,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宣传方式
在巡查过程中,禁毒工作人员特别关注了宣传教育工作。他们采取悬挂横幅、发放资料等方式,主动向村民普及禁毒知识。横幅上的警示标语不断提醒村民禁止种植毒品植物,而宣传资料则详细阐述了罂粟、大麻等毒品植物的特征及其带来的危害。
村民动员
在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热切激励民众主动揭露非法种植毒品原料植物及毒品交易等非法行为。他们向村民重申,举报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维护自身及他人生命健康的有效途径。此举旨在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禁止种植和打击毒品的活动。
领导强调
罗允升书记指出,禁种铲毒对社会和谐与民众健康至关重要,是一项既艰巨又需持续进行的任务。他要求镇村干部提升认识,增强责任感,并增强宣传和巡查力度,以实现“零种植、零产量”的禁毒目标。镇村干部在维护当地禁毒环境方面承担着关键责任。
此次巡查及宣传活动在禁止种植和铲除毒品方面实现了明显成果,显著增强了公众对“非法种植毒品需被根除、种植毒品将面临法律制裁”的认知。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请问您觉得有哪些创新策略可以有效地增强禁种铲毒宣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