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3月3日,省林业和草原局携手国家林草局西安专员办等机构,联合举办了“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场宣传活动。此次活动着重于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旨在显著提高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考虑到野生动植物保护所遭遇的众多困难,活动特别强调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同时激发公众的积极参与。
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的核心是优化物种保护资源的分配,旨在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一议题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动向相契合,倡导各方增加资金支持,以实际行动投身物种保护,协同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论坛研讨
西宁植物园的高原型灵实验室成功举办了主场活动的首个关键环节——“基金会圆桌论坛”。在此次活动中,省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机构的代表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展开了深入交流。与会代表普遍提出,政府、企业以及公益组织需加强协作,共同挖掘多元化的投融资途径,从而有效推动高原生态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成果发布
在本次活动中,我省新揭露的玉树管鼻蝠、拟球状轮藻以及多支披碱草等物种,经AI视频展示及科研人员讲解,首次面向公众亮相。这一发现凸显了省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同时也见证了科研人员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卓越成果。
公众互动
当天,位于西山的猛禽释放点见证了9只猛禽成功回归自然,这一成就彰显了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在多个互动区域,诸如“动植物文化创意市场”、“生态心愿树”以及“面部彩绘”等地,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科普展板和参与式问卷等兼具教育性与娱乐性的活动,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
意义与展望
我省近期实施了众多保护措施,有效提升了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质量。观测数据显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以普氏原羚为例,其数量已超过3400只。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监测网络体系亦已初步形成,为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各方需持续发力,以期实现保护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对于青海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场宣传活动中所展现的突出特点,您如何评价?这些特点是否具有被其他地区参考和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