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在长沙举办的湖南省文物局长会议圆满落幕。会议中,众多令人鼓舞的文物工作新动态与成就得以公布,标志着湖南省文物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
复查100%完成
湖南省在文物“四普”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所有“三普”中记录的20366处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了全面实地核查,核查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一坚实的成果展现了湖南在文物普查方面所持有的严谨作风和高效执行力。全面核查不仅有助于精确了解文物现状,还为科学制定保护策略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新发现众多文物
湖南省新增2306处不可移动文物,复查工作之余,丰富了当地文物资源。这些新发现成为历史的见证,有助于充实湖南的文化宝库。这些文物对研究湖南历史文化变迁具有显著价值。该省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进度,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全国同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六大工程”有成果
2024年,湖南省的文物保护与利用“六大工程”得以持续深化,并收获了显著成效。这些项目的实施,从不同角度显著提高了湖南文物保护的水平和质量。通过整合资源、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有力地支撑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文博改革见成效
全省博物馆在“省市联动”体系化改革及文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首批39家乡村博物馆的名单已对外公布,此举扩充了基层文博体系,使民众更易于接触文物。《湖南省廊桥保护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三项长期规划已印发并实施,这为文物保护的长效性与系统性提供了保障。
聚焦重点工作
今年,湖南省将集中精力推进文物领域的机制体制改革等关键任务。同时,将不断促进博物馆与园林的融合,打造最为引人注目的数字博物馆,并构建数字文物大平台。这些措施旨在显著提高文物展示和利用的效率,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数字化途径接触和了解湖南的文物文化。
人才培养发力
湖南博物院引领,推进文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人才是文物事业发展之关键,通过专业人才的培育,提高文物管理专业度,为湖南文物事业的长期进步提供新活力。
简牍保护利用
湖南简牍中心建设得到加速推进,同时开展简牍复刻及数字化工作。简牍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内容。项目实施不仅有助于简牍的保护,而且有助于普及简牍文化知识。
最新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已核定并对外公布,同时全省抗战遗址名录亦同步发布。此举旨在推动省内抗战文物的全面保护和展示工作。革命文物作为革命历史的实物记录,其保护和有效利用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和弘扬革命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众人对于湖南在文物保育与运用策略上的行动,如何看待其对地区文化进步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