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探访
2月23日,媒体采访团抵达贵州省三穗县检察院,对黔东南州规模最大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该基地的设立,唤起了公众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期待。基地的独特之处究竟何在?它为何能吸引众多关注?
媒体采访团的到访,为该基地增添了重要价值,并吸引了广泛关注。众人怀着探究之心,着手对该在青少年法治教育领域享有盛誉的机构进行详尽考察。普遍期待从中了解该地如何运用独特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法治启蒙教育。
教育模式革新
法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多采用文字与图像展示,例如在阐述毒品滥用的危害时,其呈现形式相对单一。然而,该基地已实现技术革新,增设了多个多媒体互动区域,并引入了电子手环打卡系统。
青少年借助高科技工具,包括幻影成像、地面感应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沉浸式、体验式和互动式环境中学习法律。例如,他们能模拟火灾现场进行处置与逃生演练,体验监狱服刑生活,参与“健康上网”互动活动,以及通过预防校园欺凌的知识竞赛和对抗游戏,全方位体会法治的庄重性。
六大保护板块构建
易云亮,三穗县检察院检察长,强调,该基地的建立旨在革新法律知识的普及方式。此举旨在解决当前法治教育场所不足、案例教学指导缺乏等问题。目的是为青少年构建一个直观、生动且具有感染力的法治教育空间。
基地明确设立了“六大保护”区域。在此区域,孩子们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实践,不仅掌握了法律知识,而且提升了自我保护能力。此外,他们对法律的态度、学习、遵循及运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孩子们能够更早地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多元文化融入普法
该基地运用高科技手段,将中华法律文化、少数民族自治特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巧妙融入法治教学。此举使得法治教育充满生机与乐趣,实现了文化与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领略文化魅力的过程中,亦能习得法律知识。
该机构配备了模拟法庭和心理辅导室等设施。罪错青少年定期来此接受法治教育。基地的帮教效果明显。他们在此有机会重新认识法治的重要性,并得到指引,走上正轨。
家长教育同步推进
杨承云指出,未成年人的教育涉及家庭责任,家长需具备法律认知,以提升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效率。该机构凭借基地平台的优势,成功开展了“大手牵小手”等系列关爱未成年人的活动。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亲子交流活动,目的是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技巧,积极扮演家庭教育的核心角色。通过这一过程,家长和孩子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从而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基地功能深度拓展
该基地兼具普法与治理功能。它作为法治教育、犯罪打击、行为矫正及精准援助的基地。借助此平台,司法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面对简单放任或单一处罚的难题,得以有效克服。
该基地与团委、妇联、关工委等众多社会团体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基地还与司法社工、学校、企业等机构共同构建了帮扶协作网络。三穗县检察院利用“法卫青禾”小程序和“六大保护”大数据监督模型,搜集相关数据。该检察院对涉案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了持续跟踪,并编制了多份《帮教效果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