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曝光

近期,九寨沟游客遭遇的一起纠纷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名游客在乘坐出租车从九寨沟景区前往黄龙九寨站时,司机积极推荐了一款标价120元每斤的当地手工牛肉干。然而,游客回家后检验发现,所购产品实为鸭肉制品,且价格远高于市场行情。这种售假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严重影响了九寨沟的旅游形象。

游客投诉

游客对此事件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已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正式投诉。他强调,在产品到家后经过仔细检查,确认产品并非牛肉。同时,他指出,类似产品在网络上仅需四十多元每斤,两者价格差异显著。游客期望当地部门能够对此事进行严肃处理,给予他一个公正的答复,并防止其他游客遭受类似欺诈,以保障旅游市场的秩序。

九寨沟出租车司机竟卖假牛肉干?游客被骗后维权成功,假一赔十  第1张

官方回应

1月23日,松潘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问政四川网络平台上发布了答复。工作人员经过调查确认,商家与游客已就退货退款达成共识。这一回应似乎平息了争议,然而,关于仅通过“退货退款”是否足以应对此类欺诈行为,公众意见分歧。

律师观点

四川方策律师事务所的郭刚律师对此事件发表了意见。他提出,仅进行“退货退款”处理的做法并不妥当。对于那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且存在明显欺诈行为的销售行为,应当没收假冒伪劣商品,并实施行政处罚。此外,还应要求售假者向消费者提供“假一赔十”的赔偿,以确保对过去的错误进行有效惩罚并防止未来再次发生。

行为质疑

郭刚强调,出租车司机推销牛肉干的行为涉嫌“不务正业”,且颇具疑点,可能触犯非法经营法规。尽管司机自称所售为“自制”肉品,实则销售的是假冒伪劣商品。对此,相关部门应予以关注,对司机展开调查,并规范出租车行业,防止此类违规推销活动再度发生。

过往案例

澎湃新闻报道,阿坝州执法机构在应对此类投诉时,频繁表示已安排“退货退款”或“退款”措施,却未透露对涉嫌欺诈销售者的处罚情况。此类做法或许能暂时缓解消费者损失,但似乎未能有效遏制售假行为,同时也引起了公众对监管机构监管能力的疑虑。

当前旅游市场持续兴旺,然而类似销售假冒商品的不法行为却频繁发生,为何难以彻底杜绝?对于地方监管部门而言,应如何实施有效策略,强化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以维护游客的正当权益?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共同探讨。若您觉得本文具有参考价值,请给予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