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诗心重磅来袭!黄晓丹教授如何解读九位诗人的人生求索?  第1张

写作缘起

疫情促使作者认识到,不能以未做好准备为由继续推迟写作。作者意欲摆脱《诗人十四个》的创作模式,因此启动了《九诗心》的构思。在疫情导致的停摆期间,作者身处医院与家中,这种特殊氛围激发了他对祈愿与忍耐的书写冲动。

九诗心重磅来袭!黄晓丹教授如何解读九位诗人的人生求索?  第2张

创作方法“凝缩”

《凝缩》作为创作关键手段,书中作者需全面掌握九位诗人全部诗作,提炼每位诗人核心的生命议题及其相关文本,以约两三万字的篇幅进行阐述。例如,若以五千字展现一段生动的生命与思想之旅,作者需在历史事实陈述、文本解读及研究引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筛选与选择。

九诗心重磅来袭!黄晓丹教授如何解读九位诗人的人生求索?  第3张

独特章节安排

章节布局巧妙设计。《李清照》部分自李清照逝世后五十年开始叙述,便于读者对比其生前与身后之争议;《吴梅村》部分则采用有限且未知的视角描绘吴卞的爱情故事,此安排为读者提供了独特的阅读感受。

阅读难度原因

阅读此书较为吃力。其原因是书中对工作内容的浓缩导致信息量减少,章节布局独特,且诸多学术问题未能详述。然而,这种特性亦激励读者更加专注地解读和体会书中的信息。

人生观影响

在创作《诗人十四个》期间,作者受到了荣格心理学中“完整性”理念的影响。然而,在分析古代诗人时,作者常常面临困境,因为诗人的内心存在矛盾。诗人去世后,传统评价体系却为同情他们提供了空间。到了撰写《九诗心》时,作者自感成为了一名“受伤的研究者”。

创作思考与展望

作者在阐释时指出,需基于两点前提:一是渊明笔下耕作描绘的是其真实的劳作体验,二是《金石录后序》中对李清照与赵明诚神仙眷侣论的质疑。作者计划撰写关于古代女诗人的著作,然而,对于这些女诗人,作者目前尚未完全掌握其情况。

您是否同样期待作者对古代女诗人题材的新作品?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