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蛇月,正值元宵佳节,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举办的亲子说书会异常活跃。剧院精心打造的全新剧目《如意记》在此盛大首演,其中一位名为如意的蛇精角色惊艳亮相,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修仙故事。作为儿艺亲子说书场生肖系列的第三部作品,自公布以来,便引起了众多家长和孩子们的极大关注与期待。
该剧在蛇年到来之时更显辉煌,导演高珊把握良机,意图为蛇年献上盛大的开场,并期望广大观众领略民间传说的独特魅力。演出当天,剧院内座无虚席,观众们对小蛇如意的奇幻之旅充满期待。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的传说占据着显著地位,然而通常仅以简略方式呈现,从而孕育了无尽的想象。《如意记》在传承这一基础上,对民间故事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编剧对小龙的传说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并融入了独到的创意,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增添了观赏的乐趣。
小灵蛇如意遵循“捕鱼三日后,晾晒渔网两日”的修炼生活规律,这种生活方式在传统故事中较为罕见。导演透露,在创作过程中,他深入研究了大量资料,最终设计了一个既轻松愉快又富含哲理的故事。他期望观众在欢笑之余,亦能体会到传统故事的深层内涵与价值。
山中广为流传一则传说,说的是一位不拘小节的女子名叫如意,她在一日之内仿佛穿越了千年,饱经风霜。师傅派遣她前往人间接受考验。踏入尘世后,如意收留了一只体型庞大、行动笨拙的青蛙作为伴侣,继续过着贪吃懒惰的日子。尽管青蛙常遭他人欺凌,但它始终对如意充满关爱。然而,如意依旧我行我素,这种行为最终激怒了周围的人,她尝到了苦果。
如意开始审视师傅的教诲。她面临抉择:是屈服于命运,还是奋力拼搏,力求成就非凡。这一过程充满挑战,同时也是成长的良机。此类故事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易于激发他们的共鸣。它揭示了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遇到的困难,并突出了勇敢面对的重要性。
《如意记》在舞台上呈现了多样的文化风貌。剧中服饰包括翠绿、碧蓝、明亮的黄色和琉璃色,还有水袖和蛇形发髻,这些元素共同体现了祖先们精心挑选的审美偏好。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汉唐舞蹈,在剧中得到了生动再现,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深切体会到了仙侠剧的独特吸引力。
古风音乐与丝竹民乐相互促进,借助多维投影技术,共同打造出一种仿佛置身其中的经典动画氛围。这些元素不仅为观众提供了视听盛宴,亦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导演高珊期望通过舞台表演,让观众深刻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传承的深远影响。
高珊导演强调,《如意记》中的十二生肖不仅象征着守护神,同时也映射了孩子们的成长轨迹。这部作品犹如指引灯,凭借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方向。在如意故事里,孩子们能够领悟到面对挑战时需保持毅力,并摒弃懈怠与贪食等不良习性。
该剧触发了成年观众对往昔传统故事的强烈怀旧之情。作品旨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并凸显其独特价值。演出旨在启迪孩童,为成人带来惊喜,共同加深对中华传统故事的深厚情感。
元宵节上午,儿童艺术剧院上演了《如意记》的同时,还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元宵节游园活动。活动中,传统的猜灯谜和套圈游戏颇受欢迎,而以“非遗”为主题的下午茶也吸引了大量观众。在品尝各式茶点时,参与者得以亲手制作非遗泥塑和剪纸,深刻体验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独特的景观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乐趣,而大人们则借此机会与孩子们互动,共同体会家的温馨。这种将表演与活动融合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观众对节日的体验,并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您是否考虑过带着孩子前往剧院,体验《如意记》的吸引力,并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