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口径启用

从2025年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对M1的统计标准进行了更新,新增了个人活期存款以及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的备付金至M1的统计范畴。此次修订并未对M0和M2的统计范围造成影响。此举体现了央行在货币统计体系上积极适应变化的决心。

2025年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一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采用新的统计标准编制。数据显示,M1货币总量为112.4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M1余额增长率为0.4%。这一增长态势体现了M1统计方法的改进,预示着其发展迈向新阶段。

纳入原因

张文红,作为央行调查统计司的负责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目前个人活期存款已具备转账支付功能,用户无需提取现金即可进行支付操作。此类存款的流动性几乎与单位活期存款相当。基于此,张文红提出建议,应将此类存款纳入M1统计范畴。具体来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使用银行卡直接进行支付,这一现象相当普遍。

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客户资金,与微信钱包及支付宝内的余额类似,能够直接用于支付,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因此,这些资金理应被纳入M1货币供应量的统计范围。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的M1统计通常包括个人活期存款以及流动性较高的支付工具。

数据回溯

2025年M1统计口径大变革!你的活期存款将被如何重新定义?  第1张

2024年各月末,M1数据已追溯并依据统一标准进行计算,得出了相应的余额及增速。此追溯行为对精确衡量货币供给及经济形势极为关键,它助力金融机构及研究人士更精准地把握经济动向。

与2024年之前的数据相较,采用新的计量标准得出的M1数据,更能准确体现当前经济状况。具体分析,在探讨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流转情况时,这些新数据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资金流转信息。

实际案例对比

在工资发放过程中,依据常规算法,资金一般从单位活期存款转至员工个人活期账户,此举常引发M1指标降低。但若改用新型计算标准,M1指标将保持稳定。这一现象反映出传统算法在准确反映资金流动方面存在缺陷,而新型算法则显得更为精确和科学。

支付过程中,若消费者选择使用银行卡、微信钱包或支付宝,资金将直接转入商家活期存款账户。按照以往的计算标准,这一操作会导致M1货币供应量增加;但按照新的计算方法,M1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这一变化反映出新口径在准确反映货币实际变动方面的稳定性。

专家解读

专家指出,将个人活期存款及支付机构客户准备金纳入M1统计范围,能够有效减轻春节期间企业和居民活期存款的波动。春节期间资金流动性大,此调整可更精确地呈现货币市场的即时变化。

温彬,担任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专家,指出经过调整的M1数据揭示了季节性波动的减弱和波动幅度的减小。在新口径计算中,M1的增长稳定性有所提升。追溯分析去年12月的M1同比增长率发现,负增长幅度有所下降,而春节的影响也得到了显著减轻。

未来影响

最新发布的M1数据对金融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据此,央行及监管机构可制定更精确的货币政策,其目的是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决策者可更准确地洞察市场变化,确保政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数据的发布有助于企业和投资者对市场动态进行更精确的分析。据此,企业能够对资金配置进行优化,投资者也能更明智地规划投资策略。M1数据的新口径对未来经济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欢迎留言互动,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