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65 年归家之旅开启
2月11日夜晚,对于被称为“国家之子”的胡英华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那天,他在家人的陪伴下,抵达了江苏省南京市。回望1960年,那时年仅8个月的胡英华便被通辽的养父母收养。历经65年的漫长等待,他终于踏上了寻根之旅。在宜兴,他的侄女和侄女婿特意前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手捧鲜花,期待与远道而来的亲人团聚。
胡英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表达了对飞机顺利抵达南京的喜悦之情。他的侄女张敏花同样心情急切,期待叔叔一到即能与家人团聚,不愿让他有任何等待。这种急切期待与热烈欢迎的氛围,让回家的感觉更加浓厚。
宜兴热烈欢迎亲人归来
2月12日,元宵节之际,无锡宜兴的百合山庄人流如织。红毯铺设,鼓乐齐鸣,舞龙翻飞,气氛比春节更为热烈。胡英华一家乘坐的大巴缓缓驶至,伴随寻亲警官及志愿者,胡英华走出车门。此刻,欢迎标语高悬,舞龙队伍在两旁起舞,欢迎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胡英华及其配偶一同步入“龙门”,沿着红毯铺就的小径走向家中,宜兴的亲属们在两侧热烈欢迎。这一场景,让整个山庄洋溢着期待团聚的温馨气息,同时也让胡英华对即将与亲人重逢的喜悦之情更加浓烈。
久别重逢相拥而泣
胡英华家门前,八个兄弟姐妹热切期待。他刚下车,便快步走向他们,逐一深情地拥抱。现场充满了哭泣声。65年的岁月仿佛在这一刻消逝,留下的唯有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哭声逐渐平息,胡英华又向兄弟姐妹们赠送了蓝色哈达,以此表达他对这份亲情的无比珍视。
此刻,离别之苦化作重逢的泪滴。每一次紧密的拥抱、每一次深情的注视,都蕴含着家人之间无尽的思念。在这团圆的氛围中,时间仿佛放慢了流逝的节奏。
回忆儿时艰难过往
胡英华在回忆通辽的童年岁月时,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触。那个时期,奶粉供应紧张,他的养母带着年幼的胡英华四处奔走,向蒙古族妇女寻求哺乳。胡英华曾吸吮过七八位妇女的乳汁,甚至与自己的外甥争夺姐姐的奶水。这些艰难而又温馨的经历,使胡英华对当前的生活更加珍惜。
尽管在异地成长,蒙古族同乡的帮助已深深融入了他的日常生活。即便时至今日,提及那些过往,他心中依旧充满感激。他的养母,那忙碌的身影,如同温暖的阳光,曾照亮他幼年的时光。
家中忆父母感恩亲情
胡英华在客厅中凝视着父母的遗像。那面孔既熟悉又显得陌生,可能勾起了他对宜兴家中往事的回忆。这次返乡之旅,对他而言,宛如与父母跨越了时间的界限进行对话。他从保安嘎查村委会收到的牛肉干和马奶酒中取出,赠与了宜兴的亲朋好友,这些礼物承载着他们成长之地的深厚情感。
胡英华深知,其亲生父母当年送别他时心情复杂,出于无奈之举。然而,血缘关系并不会因那场无奈的别离而割断。胡英华在多年后的反思中,越发感受到父母希望他找到出路的苦心。
团圆宴上共叙亲情
正午时分,家中聚餐充满了温馨与热烈的氛围。胡英华即兴演唱了蒙古族经典曲目《敖包相会》,在元宵佳节这个特殊日子,以歌声向家人传递了诚挚的祝福。每一音符都承载着他对家人的深厚情感,在聚餐现场回荡。
他不禁发出由衷的感慨:“回家的滋味实在美妙。”纵使亲生父母已不在人世,与兄弟姐妹的重逢,让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那割不断的血缘亲情。众人围坐一起,回忆往昔,畅谈当下,元宵佳节的家宴让这份团圆的温馨更加浓烈。这样的家庭团聚故事,是否也唤起了你内心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