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众多在聚氨酯行业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纷纷提高了产品售价,这一举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此次价格调整主要受原材料、能源和物流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对此现象,我们将进行深入分析。

企业调涨动态

自2月1日起,亨斯迈对多地区MDI产品及聚氨酯系统产品进行了价格调整,每吨产品价格上涨125欧元,约合945元人民币。这一调整紧随巴斯夫和万华化学在1月份的涨价措施。具体来看,巴斯夫于1月7日将东盟及南亚地区Lupranate MDI MS级产品价格提升至每吨300美元;万华化学于1月15日将东盟地区MDI和TDI售价提高至每吨200美元;韩国锦湖亦自2月起,对中国地区聚合MDI报价上调至每吨100美元。

企业集体提高产品售价,这一现象显示出行业普遍承受着成本增长的挑战。这样的价格变动无疑将对聚氨酯产业链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对众多依赖聚氨酯产品的下游产业造成连锁反应。

MDI产品介绍

MDI作为聚氨酯生产的核心原料,在化工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并被视为门槛较高的主要商品。其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航天、交通、建筑、家电及家居等多个方面。MDI在化工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到众多行业的生产成本及市场供应。

MDI应用领域广泛,其价格上涨将提升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一趋势可能导致产品销售价格的上涨。同时,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及市场需求可能因这一变动而受到影响。

价格涨幅数据

根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截至2月7日,纯MDI的价格已经上升至每吨19550元,比年初上涨了1150元;同样,聚合MDI的价格也增至每吨18875元,比年初高出750元。这些信息表明MDI的价格正在稳步上升。

下游企业正面临成本显著上升的挑战。它们需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因而必须重新审视其生产计划和财务预算。

成本推动因素

国信证券指出,全球聚氨酯市场的主要生产商普遍提升了产品售价,这一动向主要因原材料、能源和物流成本的上升所驱动。此外,行业的较高集中度和较低的库存水平亦为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观察原材料市场,2025年伊始,原油市场波动明显,1月上旬原油价格累计上涨了10%,欧美原油期货价格更是突破每桶80美元。尽管短期内原油市场面临压力,但价格下跌的持续性受到限制。

聚氨酯制造业受能源费用上涨影响,能耗成本显著增加,此外,物流费用上涨亦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行业集中度较高,企业在面对成本压力时,更可能采取一致的价格调整措施。同时,库存水平偏低加剧了产品供需之间的矛盾。

供应偏紧预期

近期,亚洲某些地区的MDI设备检修活动有所增加。这一情况导致市场对供应紧张的预期增强,进而促使价格上升。检修期间,MDI的产量有所下降,进而引起市场供应量减少。在国内市场,由于家装、汽车等行业实施的以旧换新政策,MDI的需求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东盟地区对聚氨酯的需求稳步上升,这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的状况。

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上涨成为必然趋势。MDI产品供应量下降,市场流通受限。同时,需求增长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企业战略意义

万华化学与巴斯夫等行业巨头在全球市场上享有重要地位。众多行业领军企业一致调整价格,这一举措有助于缓解成本负担,保障盈利空间。截至目前,全球MDI总产量已接近1076万吨。在这些主要制造商中,包括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和亨斯迈等,它们的产量总和占全球总产量的约90%。尤其是万华化学,其MDI产量达到35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MDI生产商之一。

行业领先企业的价格调整对市场趋势具有显著导向意义,其他企业可能会据此作出应对。此举有利于缓解企业成本负担,并保持行业整体盈利状况,然而也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动。

在全球聚氨酯行业主要企业普遍提升产品价格之际,市场未来的走向何在?敬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此外,还请您对本文进行点赞并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