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启动背景

近期,市财政局对所辖县(区)、高新区、东临新区启动了2025年度县级“三保”预算编制的前置审查。为强化“三保”预算编制的责任,确保其预算优先级,市财政局在市级审核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全市首次实施了县级“三保”预算编制的集中会审机制

集中会审实施

2月6日,县级财政部门的专业人员集结一堂,标志着集中审核工作的正式启动。本次审核融合了多种审核手段,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借助先进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各项内容进行了详尽的审查,保证了账目与实际相符,为“三保”保障机制的完善和健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会审环节安排

会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县级财政部门对“三保”预算编制进行全面自查。随后,进入相互审查环节,县级财政部门骨干互相检查,从多个角度识别问题。最终,市级财政部门对前两阶段的结果进行复查,确保审核结果的精确无误。

聚焦审查内容

审核会议集中探讨多个关键议题。相关人员针对资金分配、支出需求等方面进行细致审查,确保“三保”预算的合理性、数据表格的质量达标以及人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特别强调对保障资金充足性、三保范围执行情况以及补助标准合规性的审查。

市财政局首次探索县级三保预算集中会审机制,成效如何?  第1张

会审问题成果

市财政局在集中会审过程中,共识别出68项问题。这些问题已逐一记录,并将形成统一的审核反馈。在后续执行阶段,各地需依据这些反馈迅速调整各自的“三保”预算。这一举措对于提升“三保”的保障效能具有关键意义。

工作意义展望

此次市财政局组织的集中会审成果丰硕,不仅为2025年度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奠定了坚实基础,还进一步强化了“三保”保障体系的完善,稳固了“三保”的最低保障线,显著增强了市县级财政运行保障水平。此举亦将为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此次市财政局组织的集中审查活动对于地方财政安全至关重要,在接下来的财政审查流程中,有哪些潜在领域可以进一步进行改进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