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女子醒来发现相亲对象在床边摆拍”的事件引发热议,众多媒体对此进行了追踪报道。同时,将自媒体摆拍视频误传为新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摆拍视频热搜现象
某博主对视频内容进行了标注,称其为“虚构表演,仅限娱乐”,然而,众多媒体对此话题进行了追踪报道,使其迅速登上热搜榜单。在此之前,“男大学生101小时硬座回家”的视频系列,尽管已标注为“剧情再现”,仍有超过20个媒体账号未经核实便进行了转发报道,导致网民受到误导。此类虚构拍摄的视频在媒体传播后,其热度急剧上升,成为网络上的热门现象。
媒体直接搬用乱象
部分媒体在发现趣味视频后,未经告知便擅自下载,随后对视频标题及技术细节进行简化处理,并以“社会新闻”的名义进行发布。一旦有媒体率先传播,其他媒体通常亦会相继转发。原本仅为娱乐性质的摆拍视频,在媒体传播后,其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被显著提升,往往能迅速激起公众情绪,成为社会热点。
摆拍成新闻的危害
摆拍视频作为新闻源,可能误导公众。公众依据新闻内容建立认知与判断,而摆拍内容非事实,可能削弱公众对媒体的信任。此外,虚假热点可能转移公众对关键社会问题的关注,不利于构建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
避免成新闻的办法
媒体在制作新闻视频时,应避免制作摆拍内容。为此,媒体机构必须履行其审核职责。这包括对传播的内容进行严格的事实审查,不直接引用网络上的未经证实的消息,也不转播未经核实的信息来源的自媒体内容。只有经过两个或更多独立信源的核实,才能确认事实。在传统媒体时代确立的事实核查标准和报道道德准则,在新媒体时代依然应当得到坚持。
把关不严的案例
媒体在处理网络爆料时,虽察觉到可能具有新闻价值,却因急于追求时效性而未能及时验证,便直接引用。结果发现,这些内容或是摆拍,或是信息不全,误导了读者。部分媒体对此进行了删除和致歉,甚至受到追责;而另一些媒体则采取了私下处理的方式。这种现象揭示了媒体在内容审核上的疏忽不仅带来了负面影响,还导致了各异的结果。
深层原因剖析
网络平台上,众多自媒体为了吸引粉丝和引导流量,制作摆拍视频。与此同时,官方媒体账号需要发布大量内容并接受数据评估,但往往资金有限,因此不得不从网络和同行业获取素材。这种情况使得摆拍视频得以广泛传播。媒体机构在此过程中应进行反思,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众纷纷质疑,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如何能完全根除此类摆拍视频被当作新闻的现象?欢迎各位发表评论和留言,同时,也请给予文章点赞与转发,共同关注媒体传播的真实性与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