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鼓乐齐鸣,告别旧岁。在甘肃榆中南山新营镇,一场热闹非凡的社火表演生动呈现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新营镇社火历史传承
新营镇位于榆中南山片区,其社火文化历史悠久,堪称黄土高原民俗狂欢的典范。当地社火形式保留传统,风格显得古朴,而流传的古老歌谣则生动展现了社火表演的情景。新营镇的社火,作为农耕文明的见证,记录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历经数百年,新营镇的社火活动代代相承。岁月流转,每年定期的社火演出在当地形成了一项传统盛事。村民们借助社火,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维系着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
社火活动时间安排
新营镇的社火庆典通常于正月初四点燃蜡烛拉开序幕,并于正月十五停止鼓声告终。在这段为期十二天的活动中,各村的社火队伍纷纷亮相,为民众献上接连不断的精彩演出。自初四起,村庄内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处处回荡着锣鼓的乐声。
正月期间,新营镇的居民们似乎完全沉浸在社火的喜悦氛围中。从日出到日落,社火队伍在村落间来回游行,吸引了男女老少的热切目光。每一天都因社火的参与而变得格外热闹。
高龄队员坚守传承
丁永成,80岁高龄,是黄坪村麻沟社社火队中年龄最长的成员。在本次展演中,他饰演“春官大老爷”一角。自正月初四至十五,连续十二天,他每日平均步行约10公里,积极参与表演活动。
丁永成老人对社火表演怀有深厚的情感。他认为,只有村民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确保社火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他多年来始终如一地致力于此,宛如社火文化的守护者,将老一辈对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传递下去。
社火表演精彩呈现
社火表演种类繁多,牌手率先登场,舞龙引领队伍前行,银刷子左右相随。清脆的钹声和雄壮的鼓声交织,春官带领的队伍在马排子的引导下步入场中。舞狮、彩旗、钹手、筒子鼓(又称太平鼓)、旱船、秧歌等方阵依次亮相。
巨龙翻腾起伏,银色刷子排列有序,锣钹声清脆响亮。太平鼓气势磅礴,鼓手用力敲打;旱船造型华丽,大头娃娃憨态可掬;秧歌舞姿轻盈,舞狮动作灵活。演员间配合默契,将传统文化魅力完美呈现,观众掌声连连。
年轻人参与积极性高
李年丰,祁家河村村书记,指出社火队伍中约四成成员年龄未满35岁,其中不乏寒假期间返乡的大学生舞狮者。此活动显著提升了年轻人参与村中文化活动的热情。
新加入的年轻力量为历史悠久的社火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他们凭借充沛的热情和丰富的创造力,使社火以崭新面貌得以延续,同时也使得当地的传统民俗焕发出新的活力。
社火文化未来展望
新营镇的社火活动不仅是村民节日里的娱乐活动,更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文化财富。在时代变迁中,这种文化形式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与传承的新路径。展望未来,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有望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和关注。
村民的团结协作,有望让新营镇的社火传统更加长久地延续。这一农耕文明的珍贵遗产,将持续发光发热,吸引更多的人们体验黄土高原民俗活动的独特魅力。
对于社火等传统民俗活动,公众普遍关心如何在当代社会实现有效传承。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讨论,留下宝贵意见。同时,您的点赞与分享将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