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桥焕新颜
2025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四,黎平县德顺乡方家屯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完成了修缮工作。该桥始建于1845年,即清朝道光乙巳年,历经岁月洗礼,显得陈旧不堪。经过5个月的修缮工程,在众多人的共同努力下,这座古桥恢复了往日的风貌,再次成为方家屯历史文化的显著标志。
修缮工程的总资金达到了16万元,其中超过10万元由社会爱心人士慷慨捐赠。这项修缮工作由当地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依照传统工艺实施,确保了古桥保持了其原始风貌。此举不仅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髓,还避免了过度现代化的改造。
特色上梁仪式引关注
古桥落成之际,按照惯例,梁木上架仪式成为了庆祝活动的核心。在方家屯,这一仪式被视为建筑建造中的最高礼节,寓意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仪式现场,鲜艳的红色绸带被系在了新桥之上,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村民们对仪式抱有虔诚与期盼,他们严格遵守传统程序,完成上架梁木,希望古桥持久稳固,村落和谐安宁。这一仪式不仅是对祈福文化的延续,还加强了村民与古桥之间的情感联系。
外嫁女集体回娘家
庆典吸引了103位方家屯出嫁的女儿们一同返回故乡,她们成为了活动中的焦点。这些女儿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欢聚一堂,手持担箩,肩扛牌匾,高举“方家屯金花欢天喜地回娘家”等标语,沿着焕然一新的古桥,气势磅礴地前行。
她们怀着对故乡的眷恋与诚挚的祝愿重返故里。这一幕流露出深切的乡愁与家族情感,使得村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青年男子和女婿们挥舞着彩龙,面带喜色,男女老少皆沉浸在欢快的情绪中。
亲人们共忆美好时光
在活动现场,外嫁女与家乡亲人进行了温馨的交谈,彼此分享了生活的琐碎细节,并共同追忆往昔的欢乐时光。众人一同游览了古桥,体验了古今文化的交汇。一位外嫁女兴奋地表示:“目睹古桥焕然一新,能与众多亲人欢聚一堂,我感到无比喜悦,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
亲情交流加深了双方的情感纽带,同时使出嫁的女儿们对故乡的眷恋更加浓厚。此次聚会成为了众人共有的宝贵回忆,进一步增强了家族与村庄的团结力量。
多方合力守护遗产
黎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与德顺乡政府携手,为保护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桥,率先投入资金开启了修缮项目。方家屯的村民们积极响应,纷纷捐款。同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也积极参与,纷纷伸出援手,共同为这一工程贡献力量。
集体努力的动力源于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维护。通过这种紧密的协作,古桥在历时五个月的修复工程后焕发新生。此举亦彰显了社会各界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责任担当和实际行动。
活动意义深远
方家屯举办的活动成为数十年来最为热闹的聚会,体现了外嫁女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在政府的引导和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此次活动充分展现了德顺乡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营造美好家园的精神状态。
该活动不仅汇聚了乡土情怀,还弘扬了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和礼仪规范。在以汉族为主体的方家屯,侗族居民亦有所居,凭借其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黎平县内独树一帜。活动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充沛的文化活力与精神支持。针对此类传承文化和凝聚乡情的活动,您认为能否探索更多创新的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