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鄌郚镇金山村户籍人口数为683人,耕地面积仅有1083亩,经济发展渠道较为单一。在春节前夕的1月23日,记者探访了村民于光娟的大棚,目睹了希望正在这里萌发。这一场景正是《潍坊日报》1月28日“新春走基层”报道的重点,揭示了市委政法委对金山村开展结对帮扶的历程。
金山村的现状与难题
金山村以小麦和玉米种植为主,收入来源有限。光娟的西瓜大棚占地超过三亩,每亩种植2200株,每株仅留一瓜。尽管单瓜售价可达60至70元,但整体发展进度缓慢。尽管当地土壤等资源具备潜力,村民的收入水平仍不理想,特色农业发展遭遇众多问题和挑战。金山村的耕作方式陈旧且保守,亟需进行改革。
金山村土地资源稀缺,居民数量适中,却遭遇了财富增长的难题。长期以来,村民仅靠单一作物种植,经济状况难以改善。引入新型农业模式,却遭遇技术革新和市场波动等多重挑战,这些难题是金山村亟待克服的障碍。
帮扶工作的开启与焦点
2023年11月,市委政法委启动了对金山村的结对援助项目。鄌郚镇被誉为我国无籽西瓜的主要产地,帮扶团队将推广小型无籽西瓜种植作为切入点。他们优先考虑调整产业结构和增加村民收入,旨在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推动村庄的进步。
市委政法委的帮扶计划已确立,目标在于充分发掘金山村的潜力。然而,该计划实施初期便遭遇了阻碍。村民长期以来种植西瓜,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对新的方法难以认同。来自城市的帮扶团队提出了新的思路,但村民对此一时难以适应,导致帮扶工作在初期阶段面临重重困难。
解决发展顾虑之路
村民们对新种植方法持有疑虑。据于光娟透露,众人担忧这种新种植的瓜果产量不高,价值不高。为了破解这一困境,第一书记马东润安排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前往东埠郭村利波农业发展中心等地。此外,他还邀请了市、县农业技术专家和种植高手到村中进行实地指导。
观察邻近村庄的显著变迁,村民们的思想逐渐发生改变。通过实地参观和交流学习,他们领悟到改变思维和模式,将带来新的活力。这一转变是金山村发展理念更新的关键举措,促使村民逐步从传统观念过渡到现代特色农业理念。
帮扶措施的全面投入
市委政法委支持金山村进步,成功筹集资金建设了两座高品质的日光温室,并对15座老旧蔬菜大棚进行了升级改造。此外,引进了两种高端的小型西瓜品种,并搭建了种销一体化合作机制。同时,指导村民涉足电子商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策略。
这些举措使得“金山原根西瓜”品牌逐渐崭露头角。品牌效应的显现,使得西瓜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村民的收入得到了稳定,村子的经济发展也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配套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未曾滞后,例如3100米的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
村民幸福故事的展现
金山村于光娟的大棚西瓜预计在40天后上市,销售前景良好。当地小型西瓜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村民普遍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意愿。在市委政法委的支持下,金山村春节期间洋溢着希望。该部门协助为12名村民实施了白内障手术,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村民明显体验到了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金山村经济逐渐繁荣,村民的生活前景愈发光明。那些成功种植的小西瓜如同星星之火,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愿景的强烈渴望,使得整个村庄的气氛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市委政法委的支持下,金山村已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特色项目展现出积极进展,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加强,村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尽管如此,村庄发展潜力尚未完全释放,例如,小型无籽西瓜产业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完善从种植到销售的产业链条。
金山村的经济水平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如何确保金山村在众多乡村中持续发展并独树一帜?这些问题亟待深入探讨。读者朋友们,对于金山村未来的发展,您有何高见?欢迎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