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历史画卷错综复杂。严修在黔地度过的四个春节,如同历史切片,揭示了众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严修的品格与责任,而且引发了人们对其深入研究的兴趣。

严修被尊南开校父!你可知道他还是近代教育入黔第一人及黔时日常?  第1张

初抵黔中任职

严修近期履新,开始了他为期三年的黔中视察行程。作为该省的最高教育管理者,他自京城赴任,场面颇为壮观。然而,实际上,严修大部分时光都在黔中偏远且环境恶劣的山野中度过,这一现实与外界对其风光无限学政形象的期待形成了鲜明对照。由此可知,晚清时期的学政职位实则是一项艰辛的工作。

春节事务处理 /b>

春节期间闲暇难觅。在晚上的号簿查阅中,严修发现署藩、署道和首府都已发送了辞年贺信,于是他下令传达并回礼。按照常规,学政通常要等到正月初三之后才开始处理公文,但严修却特别叮嘱仆人:“收到文书后,当天就要呈递,不必拘泥于以往初三后的惯例。”这种勤奋的工作态度在当时显得尤为珍贵。

人才选拔举措 /b>

严修在担任学政期间,其核心职责是巡视贵州地区进行岁科两试。他提出选拔生员时需具备知晓时务、熟悉洋务、精通算学等条件,并坚持选拔具有质朴雅致品质的人才,摒弃那些浮夸轻佻的人。例如,水城厅学申附生范顺承协助黄慎修补廪增缺等事件,均体现了他对人才选拔工作的严谨态度和系统管理。

学术风气推动 /b>

1896年,严修深感欣慰,观察到贵州学子对算学的兴趣日益增强。同年秋季,他与雷廷珍等贵州知名人士、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黄明举人等,共同对贵阳学古书院实施改革。此举旨在为贵州学术进步注入新动力,并促进当地学术氛围的积极转变。

除夕工作记录 /b>

除夕佳节,本应家庭团聚,然而严修依旧勤勉工作。在其除夕日记中,他对思南棚试题进行了详尽记录,例如,安化试题为“宫之奇进谏”,印江试题为“管仲受君”,务川试题为“子产治理郑国政事”,这种敬业精神令人钦佩。

离任后受赞誉 /b>

1897年12月10日,严修完成了印信的交接。离职之后,贵州学界捐资树立了“严学使范孙去思碑”,赞誉他为“经师兼人师”。黔地民众在歌颂严修时,有“两百年来未见此等文宗”的表述,这充分显示了他深受黔地人民敬仰。

严修在贵州担任学政期间,黔地四年的春节只是他任期内的一小部分。然而,这期间他所展现出的勤奋、务实、创新、廉洁和自律等优秀品质,却十分显著。各位读者,在晚清这一复杂的历史时期,像严修这样的学政人物,他们能在社会中起到多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