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技术的普及需覆盖众多应用场景,同时迫切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支持。2024年9月,上海颁布了“行动方案”,目标在于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进步,目前成效已初步呈现。尽管如此,技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转化之路仍相当漫长。

绿色低碳行动方案发布

2024年9月,上海发布了一项“行动方案”。此方案主要致力于促进关键应用场景的进步,将技术革新视为核心,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提供支持。其目标是加快关键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该方案的提出与当前的环保潮流相吻合,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有效降低能源使用和排放。

本方案致力于深化对节能降碳新策略和尖端技术的探究与传播,并积极促进产品革新。方案中融入了国际上最领先的低碳环保技术和产品,提升了节能改造和管理的数字化水平,进而为绿色低碳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布局多元应用场景

该“行动方案”对15个关键应用场景进行了细致分类,涵盖七大类别。这些场景既涉及钢铁、石化、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又旨在通过先进技术实现节能降碳。同时,方案还聚焦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如加快智能电网和新型储能等技术的创新发展,旨在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该领域内容丰富,不仅关注传统产业的提升与转型,同时亦致力于新能源的发展,拓展了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范围,预计将助力行业整体向绿色发展目标前进。

技术落地漫长征程

绿色低碳技术的进步前景广阔,但将其从研发推向市场应用仍面临漫长的道路。在具体应用中,这一技术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比如难以融入现有产业体系,以及市场接受度较低等问题。

技术大规模应用需降低成本,当前研发与应用的成本较高,这影响了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只有克服这些挑战,绿色低碳技术才能在市场上发挥实效。

企业积极响应布局

调研发现,众多企业预计将在2025年针对光伏、储能以及微电网等板块增加投资规模。这些公司正通过系统性的优化措施,致力于达成更加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这一行为不仅与现行政策导向相一致,而且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彰显了企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及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

企业积极行动,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引发产业集聚效应,为行业整体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服务市场持续拓展

自“行动方案”公布并实施以来,上海市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取得了深度融合的成果。此外,节能降碳服务市场也实现了显著的增长。据上海市节能环保服务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绿色低碳服务在市场中的份额已上升至15.7%,同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1%。

新能源技术服务及智慧节能技术服务正快速融入市场,展现了多样化需求的满足能力。这一趋势表明,绿色低碳服务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对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政策支持多方发力

政府已执行“行动计划”,目的在于促进环保和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实施。计划着重于发掘典型节能改造案例,以起到示范和引导效应。此外,在财政政策方面,该计划激励资本投身绿色金融,旨在缓解企业在起步阶段的资金压力。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政府需关注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并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的深入研究。此外,应建立完善的标准规范,比如借助“CN100”碳中和联盟的力量,促进绿色低碳供应链标准的制定,进而促进产业规范化发展。

您对上海“行动计划”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发展方面的预期效果有何见解?该计划的实施周期预计会持续多久?敬请点赞与分享,并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