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件起步波折多 /b>
20世纪90年代末,陶杰自扬州乡村迁至上海,起初通过亲戚关系从事打桩基础工程,历时一年有余。随后,他投身于快递行业,开始送件工作。2005年年末,陶杰退出快递界,转而经营小吃店,然而生意并未兴旺。至2007年秋季,同事邀请他加入京东物流,于是他再次踏上了送件的道路。
该阶段快递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物流网点缺乏线上管理平台,账目记录与配送工作主要依赖驾驶员和配送员手动填写单据。陶杰历经波折,见证了该行业从最初的粗放型手工操作模式,逐步迈向初步发展阶段。
站点扩张见证成长 /b>
2010年,郭宏坤踏入行业。他目睹了上海郊区一家小型快递点的显著演变。原本的一个站点已演变为现今的十多个站点。员工数量持续增长,配送任务亦随之扩大。“以前我独自负责的区域,如今扩大至两个站点,约有五六十人共同承担配送任务。”
郭宏坤初入京东,正值12.12促销高峰期,他和同事们连续多日被快递包裹包围,只能利用零碎时间简单进食和饮水。自2018年以来,公司拓展了揽收业务,有时甚至需要处理2米乘2米、重达二三十公斤的大件物品,无电梯的情况下还需将其搬运至楼上。
西部配送网络搭建 /b>
2014年,王益驾驶着快递配送货车抵达新疆乌鲁木齐,投身于构建中国西部配送网络的重要进程。抵达园区后,他目睹了上百名身着红色工作服的传站作业员,他们与王益同穿一色,共同在银装素裹的雪景中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2024年春季,王益在新疆地区率先步入退休行列,其负责的通勤车辆累计行驶里程达到59万公里,这一数字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5倍。年轻时的一次偶然决定,如今使他每月能够领取退休津贴。
行业印象与吸引力 /b>
许多人认为快递业是一项劳动强度大的工作,进入门槛不高,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承受辛劳、是否愿意持之以恒。然而,对于从业者而言,相较于其他职业,快递工作付出与回报成正比,薪酬待遇尚可。尤为重要的是,企业为普通快递员缴纳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让他们对晚年生活有了保障感。
李燕于2008年自山东德州迁至北京寻求工作机会,曾担任化妆品销售和酒店客房管理职位。目前,她负责消防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其月收入包括工资和退休金,让她感到十分满意。此外,过去十多年间,一个小型站点发展壮大至如今的十多个站点,这一变化也令从业者对行业的发展潜力充满信心。
曾经艰辛的回忆 /b>
李燕清晰地记得,2016年夏日,园区新仓库投入使用不久,便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初入行业的快递员们遭遇了不少挑战,郭宏坤等人在大促销期间工作繁忙,以至于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解决饮食问题。陶杰也曾有过手工记录账目和配送的繁琐且效率低下的经历。
彼时的快递领域尚未实现当前的信息化便捷,服务区域较为局限,但工作量却不小。快递从业者依靠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行业的深厚情感,坚守岗位,在逆境中见证了行业的逐步成长。
快递从业者的期待 /b>
陶杰、郭宏坤、王益等首批快递员已步入快递老哥行列,他们见证了行业的巨大转变,并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新一代快递员亦期待在晚年能享有稳定的保障。但截至2024年3月7日,经济学家任泽平在微博上指出,多数快递从业者缺乏五险一金等福利待遇。
行业内福利保障的差异性成为从业者关注的焦点。他们辛勤工作,期待在晚年能享有前辈般的安心保障,并分享行业发展的成果。
快递业未来福利保障的走向备受关注,期望广大读者积极点赞、转发文章,并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