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无限机遇的当下,一位95后青年运用创新思维,为传统的木梳产业带来了新生。他的成就不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同时也彰显了传统与革新相结合所激发出的耀眼火花。
年轻一代与传统非遗的交集
非遗传承领域遭遇诸多困难。安徽泾县榔桥镇被誉为“中国木梳之乡”,但该地廊桥木梳制作技艺这一省级非遗技艺正遭遇衰退。徐展鹏,一名95后,出生于此,家族木梳产业已历经三代。自1969年起,他的祖父便投身于木梳制作。徐展鹏自幼与木梳相伴,即便留学海外,对家族产业仍怀有深情。在德国留学期间,他本有机会加入知名企业,但出于对独自支撑企业艰难的母亲心疼,他最终选择回国。
年轻一代对家族企业肩负起了责任。自2021年回国后,他迅速投身于产业革新的工作之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遍历了多家工厂,对木梳行业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凭借机械制造设计方面的专长,他不仅对设备进行了调试与维护,还成功推动了前道工序的半自动化升级。
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探索
2022年上半年,徐展鹏开始了学习传统技艺的旅程。他向祖辈、父辈以及经验丰富的工匠学习木梳手工制作技艺,这一举动流露出对传统技艺的极大尊重。同时,他主动负责,复制了先辈们遗留下来的28种制梳工具,并将它们用于日常生产。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结合了探索精神的创新。其目的是确保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防止其消失,并为未来的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新中式木梳的兴起
2023年,新中式木梳在年轻一代中迅速受到追捧。这一趋势与他们对养生和传统文化的热衷紧密相连。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年轻人对玄学养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新中式木梳凭借其传统文化特色,迎合了这一需求。这不仅仅是一把实用的梳具,它还代表了一种文化象征,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成为他们养生方式和时尚生活的一部分。
创新设计的诞生
徐展鹏敏锐地发现了新中式木梳市场的潜力,随后他创新地推出了“柿柿如意”按摩木梳。此产品以柿子为设计灵感,寓意美好愿望。在研发阶段,徐展鹏充分考虑了实用性和人体工程学,对尺寸、形状及梳齿密度进行了精心调整,以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同时,为了找到与柿子颜色相契合的木材,他花费了8个月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搜寻。这种对材料的高要求和对设计细节的严谨把握,使得这款木梳独具吸引力。
市场的热烈反响
徐展鹏生产的“柿柿如意”按摩梳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抖音直播这一新兴销售平台上,该梳子的销量突破了5万把。这一销售额为徐家原本面临困境的工厂带来了生机。这一成绩反映了消费者对创新设计的认可,并展示了传统非遗产业在创新驱动下的巨大潜力。这种创新不仅为家族企业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还从侧面推动了木梳行业的整体进步。
非遗传承的新希望
徐展鹏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家族企业的兴盛,他的创新行为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通过实际行动,他表明传统技艺并非过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革新,便能重焕生机。他的经历为众多面临挑战的非遗产业提供了参考,他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非遗,让其在公众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既是一个崇高的追求,也是非遗传承的新展望。
您是否体验过那些蕴含创新元素的传统手工艺制品?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宝贵意见、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