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紫金号" G1887次列车上,一场别具一格的非遗之旅正式开启。各地对“非遗里的春节”各有独到见解。该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拉近传统文化与民众的距离,并促进其广泛传播。这一举措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播的深远意义,而且在旅途中展现了非遗与民众的温馨互动,成为一大引人瞩目的焦点。
非遗登高铁
高铁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新途径。自1月19日开始,此服务正式启用,西安市非遗保护协会主动承担组织责任。西安地域内蕴含着丰厚的非遗文化资源,此次共有六位非遗传承者参与。此举标志着西安在非遗保护及传承方面的一次创新举措,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非遗推广方式深入探究与实际操作的进展。以往,非遗活动多限于本地,而此次借助高铁,成功突破了地域限制。
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跨区域的传播模式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改变的发展方向。现代社会中,文化传播的速度显著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样需要跟上时代步伐。高速铁路以其高效能和卓越的运输能力,成为了文化传播的理想选择,它能够快速将某一地区的文化信息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特色剪纸窗花
“紫金号”列车上,西安风情的剪纸窗花引人注目。众多旅客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选择以此为背景拍照留念。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文化的宝贵遗产,西安剪纸风格独具特色。在春节期间,火车上展示的窗花承载着丰富的象征寓意。
车厢内充满了节日气息,这一举措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展示提供了榜样,旅客在旅行过程中得以亲眼目睹这些精致的剪纸窗花,仿佛回到了古老的民间传统之中。此活动亦让更多人士领略了西安剪纸的艺术吸引力,进而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心愿墙与套印
“2025年心愿墙”于车厢内营造出温馨氛围。众多旅客纷纷在此书写文字,记录下对家人的美好祝愿与个人期望。此心愿墙在列车上塑造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景观。旅途中,人们借助它抒发情感,此举亦成为文化交流的一个环节。
南京客运段的“紫金号”乘务班组推出的双城五色纪念套印深受旅客喜爱。该班组借此契机展现了其独到的文化创意。设计的多彩元素吸引了众多旅客的注意。这些套印不仅展现了双城的文化特色,还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
车厢里的年味
近期,13幅描绘南京城墙的春联被安置于车厢内。春联,这一春节的标志性装饰,为车厢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息。这些春联使得车厢仿佛成了一个流动的春节文化展览馆。
车厢内装饰丰富了节日气氛,促进了各地文化在车厢中的融合。旅客们在此体验到了春节文化的深厚魅力,通过欣赏南京城墙的对联,感受到了南京文化的独到之处;同时,他们也被节日氛围深深吸引,体会到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强大吸引力。
非遗传承人互动
活动现场,西安非遗传承人与游客进行了交流。他们向观众呈现了关中绣球制作流程、花馍制作手法、大漆髹涂技术、陕西剪纸技艺以及秦腔表演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中绣球展现了古代民间装饰艺术的魅力,花馍技艺揭示了民间饮食文化的特色,大漆髹涂技术体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陕西剪纸以其独特与精致著称,秦腔则是西北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
游客们踊跃参与,观看与体验的热情高涨。此次活动有效缩短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颠覆了公众对非遗难以接触的固有观念,使公众得以近距离领略非遗的吸引力。
高铁的文化责任
苏欢担任列车长时指出,“紫金号”列车对文化发展给予高度重视。自2024年起,该列车成功举办了多场“非遗进高铁”活动。列车致力于推行“复兴之旅,触动心灵”的宗旨。在未来的运营中,列车将持续提供具有江苏特色的优质服务。同时,它也将成为连接双城及多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为非遗传承与发展等传统文化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您如何看待通过铁路渠道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做法?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评价与支持,同时,我们也欢迎您将相关内容进行转发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