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黎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举办了一场关于高铁时代的广泛讨论,该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广泛收集民众意见。随后,众多站长踊跃提出策略,目标在于建设“边境贸易小镇”,使之成为黔江的后花园。
交通建设提出多举措
周涛,担任黎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他提出了解决交通不便制约发展的“3+1+N”交通网络规划。目前,土皇垭至五里峡省道的“四改三”工程正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工程完工后,将有助于实现“1小时黔江”的愿景。同时,五里峡的交通重建工作也在加紧实施。这些交通建设项目对黎水镇的外部交流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黄溪边界至黎水集镇的省道“四改三”工程正在施工中,与此同时,县道的养护工作也在同步进行。另外,多个村道、产业道路以及入户道路的硬化项目也在积极推进。这些措施预计将大幅提升黎水镇内的交通流通效率。据预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黎水镇的硬化率有望突破90%。
旅游农业谋求新融合
郭德章,华阳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强调皇后寨兼具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当前,旅游市场对此类资源的需求旺盛。2023年,已有不少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若能吸引到有实力的企业,有望打造皇后寨的旅游休闲基地和绿色农业产业园,从而开启当地农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当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周边村民就业得到有效推动,村民收入显著增加。该模式已在多个地区取得成功,黎水镇遵循此策略发展,未来发展前景乐观。
边区合作助力经济
秦治学,黎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强调五里峡交通复建项目应尽快推进。湖北利川与黎水镇相邻,两地正积极开展边区合作与交流。此项目的进展有望吸引湖北利川及其他地区投资者对黎水的投资,产生正面效应。
五里峡景区建设启动,同时“黎水-文斗”客运线路投入运营,预计将吸引大量游客。截至2022年,黎水镇的游客接待量不过数千。若各项计划顺利实施,预计到2024年,游客数量将显著上升,有可能超过万人。
营商环境着力优化
竹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管理者余河中致力于改善商业环境。近期,周边城镇因商业条件的优势吸引了众多企业。在黎水镇,"上门通办"和"全年通办"等服务模式尚未普及。若成功打造此类服务品牌,自2023年以来,已有不少企业表达了到黎水镇进行深入考察的意愿。
黎水镇采用这种主动服务方式,提升了其在企业眼中的吸引力。这种做法有助于吸引更多企业在此地设立分支机构,从而促进黎水镇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粮食生产强化保障
聂冬菊担任新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她致力于农业核心议题的研究。目前,黎水镇正计划实施一项高标准的农田建设项目。增强建设力度和建立长效维护机制显得尤为关键。
推广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经济作物,例如具有良好耐旱特性的某些高粱种类。这一措施既能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资源,又能显著提高民众的经济收益。通过应用机械化种植技术,预计粮食产量将增加30%以上,进而更有效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特色文化加强打造
朱玉华,担任长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对交通网络及文化推广工作给予了极大关注。他积极推动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通过建设文化墙,显著提高了黎水镇的知名度。
2023年的相关规划已经实施。若“黎水至湖北利川”、“黎水至湖北咸丰”以及“长坪村至黄溪镇”这三条主要道路的文化墙能够建成,它们将成为黎水镇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这些文化墙将在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中格外显眼。
农产品加工深度推进
陈久长担任黄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其工作重点在于农产品加工。黎水镇内已设立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截至2023年,各村庄正积极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此举旨在为构建原材料生产基础做好规划。
若对加工产品种类进行扩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例如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加工成酱料、干果等,预计可使得农产品收益增长超过50%。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村民收入增加,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黎水镇的发展规划中,您觉得哪个方面有可能最先取得显著成效?敬请点赞、分享,并期待您宝贵的意见。